三年帮扶,驻镇帮扶工作队交出沉甸甸“成绩单” “活水”助力产业兴 筑巢引凤活力增
3年来,1700多名各类帮扶干部交出怎样的“成绩单”?7月9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2021年以来,我市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部署要求,制定实施方案,组建帮扶团队,健全工作机制,强化要素保障,统筹谋划项目,落实帮扶措施,因地制宜补齐镇村短板弱项,积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驻镇帮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在去年省“百千万工程”首考中,河源五县一区中2个县获得“优秀”等次。
驻古竹镇帮扶工作队引进多个项目成为当地增收的引擎。
高位推动资源下沉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做到高位推动、全员发动、层层部署、多方发力,并在人才、资金、土地、政策等方面给予了全面支持,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包括财政奖补、税收优惠、金融撬动、人才引进、土地倾斜等方面,为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
目前,全市95个乡镇共有近500个组团单位帮扶,选派580多名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500多名科技特派员、金融助理、“三支一扶”等专业人才和近700名高校毕业生志愿者驻镇驻村参与。我市还健全多元投入机制。据统计,省市县各级财政共安排帮镇扶村资金70.73亿元,发行政府债券44.38亿元优先支持乡村振兴,各县(区)积极撬动金融资源,创新建立“乡村振兴信贷风险补偿金”,成功发放贷款87笔8980万元,获得央行再贷款资金支持5144万元。
筑巢引凤添活力
驻镇帮扶工作队深入开展镇情村况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引进专家团队,协助乡镇完成镇域乡村振兴规划,统筹谋划产业帮扶项目,目前全市镇域乡村振兴规划已编制完成。在此基础上,驻镇帮扶工作队积极搭建镇村经济发展平台,三年引入了835家企业到帮扶乡镇投资实业,引入资金达31.23亿元,促进当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推镇域经济飞速发展。
驻东源县康禾镇帮扶工作队多次走访企业,积极推介康禾“四色”资源优势,坚定企业在康禾镇投资信心,促进企业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粮食生态产业基地,投资1.1亿元建设生态康养园,大力推动康禾镇农旅深度融合,打造“生态康养胜地、全域旅游名镇”。驻连平县元善镇帮扶工作队则主动对接深圳商会协会,引进蓝莓种植、稻蛙共生等项目,总投资超1.2亿元,有效盘活农村闲置土地,促进农村留守劳动力充分就业,实现联农带农。
“活水”助力产业旺
驻镇帮扶工作队用好金融“活水”助力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积极探索“整村授信+特色产业”模式,为群众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累计协助发放涉农贷款约38亿元。驻连平县上坪镇帮扶工作队充分发挥金融助理作用,协助发放近1.2亿元贷款用于扶持上坪镇发展特色产业,为2万多名在家从事鹰嘴桃种植、销售的群众解决资金瓶颈,助推上坪镇高质量发展。
驻镇帮扶工作队积极推动“土特产”提质升级,通过强化龙头企业带动、补齐产业链短板、树立特色品牌等方式,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切实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驻东源县柳城镇帮扶工作队积极争取产业专项扶持资金2300万元,用于建设现代化农业设施和加工生产线,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建设,建成全省最大的智慧农场,培育“东江航天丝苗米”“大地农林油茶”和“柳上美人红茶”等农业品牌,有效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打造强村富民“新业态”
驻镇帮扶工作队还打造强村富民“新业态”,立足当地农文旅资源禀赋,通过经营民宿、出售农特产品、参与经营及入股分红等方式,引导农户从农业生产转向从事较高附加值的服务业。驻源城区埔前镇帮扶工作队积极拓宽民宿发展思路,依托春沐源小镇、巴伐利亚庄园等旅游景区发展,盘活村民闲置房屋资源,培育了“杨家小院”“田园小筑”“春园民宿”等一批乡村特色民宿,助力农户增收致富。
为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我市各县(区)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组建强村公司132家,全市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从2021年的15.6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37.19万元、增长138%。龙川县鹤市镇10个村(社区)合股组建绿美鹤市建设工程实业有限公司,目前已承接8个建设项目,项目金额约900万元,村均分红约7万元,带动就业100余人,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本报记者 张涛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