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抓好“1+3”农业产业发展 产业提档升级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东源县船塘镇群丰村坐拥全省年出栏量较大的生猪养殖场——东瑞现代农业综合体项目一期群丰基地。然而走进该基地,基本闻不到异味。原来“二师兄”全部上楼住上了“标间”,“标间”温度常年保持在25℃至28℃,配备除臭处理系统、自动喂料系统、机械刮粪系统等,后端还建有5米宽的专用喷淋除臭间。
这是我市打造百亿级生态畜禽产业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我市把打造百亿级生态畜禽产业,50亿级丝苗米、茶叶及油茶产业作为实现我市农业产业提档升级的重要抓手,“1+3”农业产业发展成效初显。我市还以培育重点农业特色产业为抓手,谋划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带5条,县区现代农业产业带9条;加大农业招商力度,结合经贸活动、农事节庆等活动落实农业招商行动,实现招商项目成果共7个,计划总投资12.95亿元。
近年来,我市茶产业发展迅猛。
生态畜禽产业扩能提质
今年以来,我市生态畜禽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重点畜禽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紫金东瑞农业、广弘国鸡基地、源城区畜禽产业园、立华集团高效肉鸡养殖等一批新改扩建生猪养殖项目如期完工投产,东瑞现代农业综合体项目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预计下半年可完成二期工程建设。以东瑞现代农业综合体项目为例,二期项目黄沙基地将建成投产。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出栏生猪80万头、果蔬6000余吨,助推东源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基地。
与此同时,今年下半年,东瑞现代农业综合体项目的多个资源化利用项目也即将投入运行。其中,沼气提纯天然气建成投入运营后,群丰基地每天产生的3万余方沼气可提纯出约2万方天然气。按市场每方批发价格2.5元计算,年产值预计可达1800万元,年利润预计可达800万元,是沼气发电利润的4倍。值得一提的是,东源东瑞现代农业综合体两期项目累计流转土地1.1万亩,新增就业岗位1000多个。目前,群丰基地共有500余名员工,其中来自船塘镇群丰村、黄沙村的村民就有130多人。随着利益分配机制不断完善,当地村民和村集体逐步实现稳定增收。
接下来,我市将继续加快打造百亿级生态畜禽产业,坚持项目引领,引导畜牧业龙头企业发挥支撑作用,推动畜禽重点项目建设,在稳定重要畜禽产品供应基础上,加快推广高床发酵养殖、多层楼房养殖和种养循环现代农业综合体等生态养殖模式,做好畜禽产品湾区产销对接,推动产业发展扩能提质。
“两茶一米”稳产增效
风拂茶香飘满山。顺着延绵起伏的山路,进入龙川县新田镇福斗村托里茶叶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茶树。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茶树依山而起,翠绿的枝叶迎风而长。当前,新田镇已有悦众公司、田园二号、祥泷源、托里茶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等10余家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企业(合作社),全镇茶叶种植面积3818亩,打造了“托里茶”“新红1号”等品牌,年产值约7200万元,带动1500余人次就业。
我市是茶叶传统产区,也是广东历史名茶产区之一,全市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拥有得天独厚的茶叶产业发展条件,续写着东方神奇树叶新传奇。近年来,我市把茶产业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富民兴村的重点工程来抓,种植面积、产量连年实现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茶叶种植标准化、茶园管理精细化,逐渐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优质“茶罐子”。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我市制定发布了《客家中小叶种红茶加工技术规程》及完成东源仙湖茶、紫金蝉茶种植技术标准示范,为稳定我市茶叶品质提供了制度依据。我市茶产业也实现了扩面增产,今年以来已完成茶叶扩种约1万亩,产量约0.64万吨。以和平县为例,和平县以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等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茶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效益化、专业化发展。当前,已初步形成以青州、热水、东水、浰源4镇为核心具有和平特色的茶叶产业布局,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超2.1万亩,年产量1400吨,产值2.3亿元,涌现出“同湖月”“增坑盘皇”“金稳”“昶南峰”“蚬子塘”等一批知名度高的茶叶品牌。
此外,我市油茶产业实现稳产增效,油茶林种植面积逐步扩大,油茶跨县集群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截至6月底,全市已完成油茶林新造9.72万亩。
今年上半年,我市丝苗米产业实现稳产增收,积极开展良种试验示范,初步建成水稻制种基地,落实制种面积3600亩,举办全市2024年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观摩会,在全省作出了示范。
接下来,我市将继续抓好丝苗米、茶叶和油茶产业发展,重点抓好丝苗米高产高效示范建设,支持优质水稻制种,推动以米制品为引领的“土特产”走向市场,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文章,接续推动“紫金蝉茶”“东源仙湖茶”县域品牌打造,完善并发布东源仙湖茶、紫金蝉茶等相关技术标准,健全茶叶种植和加工有关标准体系,做精做强河源茶产业。同时有序推进油茶跨县集群产业园建设,逐步扩大油茶种植规模,建设一批油茶果初加工基地、茶籽仓储中心,配建油茶果(籽)烘干、脱壳、筛选等预处理和仓储等设施,着力打造“万绿河源山茶油”区域公用品牌,全面推进油茶产业发展。
本报记者 张涛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