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首批“点状供地”项目落地源城区 为乡村产业快速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报讯 记者 梁小鸿 通讯员 李春华 近日,记者从源城区获悉,该区两宗“点状供地”项目——盆地农夫乡村产业发展中心项目、河源市楚韵研学农旅基地项目,经批准正式落地实施,成为全市首批(宗)乡村振兴产业“点状供地”项目。
为盘活农村资源、发展农业产业,进一步完善乡村产业用地保障,今年以来,源城区积极探索运用“点状供地”政策,全力推动乡村振兴产业项目落地,助推“百千万工程”提质增效。盆地农夫乡村产业发展中心项目位于源西街道新塘村,占地10亩,总投资5000万元,年均产值预计2亿元,年均创造税收预计525万元,每年或可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源城区禽畜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项目,拟打造成乡村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建成生鲜农产品仓储、保鲜、加工和配送中心。项目的成功落地,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延伸产业链,实现农产品价值有效提升,带动村民创业就业。河源市楚韵研学农旅基地位于东埔街道太阳升村,占地30亩,总投资1亿元,预期可实现年收入1000万元,年均创造税收约100万元,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将打造成河源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省级研学实践营地、省级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和省级农旅休闲基地。项目的成功落地,可有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进而带动周边旅游资源连片发展。
据了解,“点状供地”模式是指乡村产业项目及其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确需在城镇开发边界外使用零星、分散建设用地,且单个项目建设用地总面积不超过一定面积的供地类型,主要包括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乡村休闲旅游业、乡土特色产业、乡村信息产业、乡村新型服务业,以及项目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点状供地”作为一种新型土地资源配置方式,通过充分利用林地、园地及未利用地,点状开发推进村镇建设,减少了对优质耕地的占用,有效拓展了城乡建设用地空间,提高了建设用地有效供给。
上一篇:我市抓好“1+3”农业产业发展 产业提档升级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