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将猛打文化牌促进经济建设
本报讯 (记者 谢素德)前天下午,市委书记陈建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吴善平与我市新闻单位负责人及部分记者编辑座谈,热烈讨论“两地文化”及文化建设。陈建华要求,新的一年,新闻媒体要以迎接和办好第23届世客会为契机,进一步充分挖掘、宣传报道河源的历史文化,大力推进河源文化建设,为河源经济建设提供文化支撑。
座谈会上,陈建华听取了各单位负责人有关“两地文化”等文化报道的情况汇报,并与参与“两地文化”宣传报道的记者、编辑亲切交谈。陈建华对过去一年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在挖掘和宣传“两地文化”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经过一年时间的努力,挖掘和宣传河源历史文化工作硕果累累,所取得的成果经得起考验,而且带有抢救性质,为河源历史文化逐步“回归”到应有的历史地位作出了贡献;基本形成了一支挖掘和宣传河源历史文化的队伍,培养了一种对文化的追求和爱好;通过“两地文化”报道,在全社会形成了文化热,河源历史文化认同基本形成,文化自豪感与自信心大大增强,这对我市开展文化建设非常有帮助。
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我市文化建设宣传报道等工作,陈建华要求,要进一步引进和吸纳文化研究人才、新闻人才,大力培育形成文化研究、文化宣传团队;要以迎接和办好第23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为契机与载体,充分挖掘、整理、宣传、报道河源的历史文化,创作出更多质量高、影响大、效果好的作品来;要对河源的文物进行全面普查,申报一批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编辑出版普查成果;要合理开发、利用河源的历史文化,只有开发利用,才能利益共享,才能得到保护;要积极做好申报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相关工作。
陈建华强调,挖掘、保护、宣传和利用好河源的历史文化资源,需要一代甚至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大家一定要承担起这个责任,希望宣传部门和各新闻单位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做好“两地文化”这篇文章,大力推进河源文化建设,为河源经济建设提供文化支撑。
吴善平在座谈会上要求,挖掘“两地文化”、擦亮城市名片的任务任重道远,新闻媒体在新的一年里,要加大力度,做好“两地文化”文章,持续掀起文化热。
座谈会上,陈建华听取了各单位负责人有关“两地文化”等文化报道的情况汇报,并与参与“两地文化”宣传报道的记者、编辑亲切交谈。陈建华对过去一年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在挖掘和宣传“两地文化”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经过一年时间的努力,挖掘和宣传河源历史文化工作硕果累累,所取得的成果经得起考验,而且带有抢救性质,为河源历史文化逐步“回归”到应有的历史地位作出了贡献;基本形成了一支挖掘和宣传河源历史文化的队伍,培养了一种对文化的追求和爱好;通过“两地文化”报道,在全社会形成了文化热,河源历史文化认同基本形成,文化自豪感与自信心大大增强,这对我市开展文化建设非常有帮助。
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我市文化建设宣传报道等工作,陈建华要求,要进一步引进和吸纳文化研究人才、新闻人才,大力培育形成文化研究、文化宣传团队;要以迎接和办好第23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为契机与载体,充分挖掘、整理、宣传、报道河源的历史文化,创作出更多质量高、影响大、效果好的作品来;要对河源的文物进行全面普查,申报一批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编辑出版普查成果;要合理开发、利用河源的历史文化,只有开发利用,才能利益共享,才能得到保护;要积极做好申报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相关工作。
陈建华强调,挖掘、保护、宣传和利用好河源的历史文化资源,需要一代甚至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大家一定要承担起这个责任,希望宣传部门和各新闻单位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做好“两地文化”这篇文章,大力推进河源文化建设,为河源经济建设提供文化支撑。
吴善平在座谈会上要求,挖掘“两地文化”、擦亮城市名片的任务任重道远,新闻媒体在新的一年里,要加大力度,做好“两地文化”文章,持续掀起文化热。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