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河产业转移园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评审将推动经济发展
本报讯 (记者 廖旭辉)我市第二个由两个地级以上市共建的大型产业转移工业园——深圳(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前日通过专家组评审。该园将建设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推动深圳、河源两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深河转移园是在我市已通过省级认定的深圳罗湖(河源源城)产业转移工业园基础上,整合深圳盐田(东源)、龙岗(紫金)、南山(连平)产业园形成的。整合后的深河转移园规划面积达111.38平方公里,范围涉及我市4个县区,分3期进行建设,目前已开发面积9.1平方公里,近期开发10平方公里,中远期将开发92平方公里。园内根据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分为电子电器、新型材料、光学眼镜、绿色食品四个产业区。主导产业突出,建设规模适当,地理条件优越,基础配套设施完备,克服了过去转移园建设规模小,产业类型多样,经济链不完善等不足。项目建成对促进我市产业集聚,加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优化深圳产业结构及推动我市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深河转移园在深圳、河源两市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于今年1月21日正式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前日,两市政府在我市迎宾馆主持召开了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会上,专家组成员认真审议了可行性报告,一致认为建设深河转移园是实施“双转移”战略的需要,是工业园区协调发展的需要,是深圳寻求新发展的需要,是我市区域经济蓬勃发展的需要。园区整合的指导思想明确,项目可行。
相关评说
深圳市贸工局经协处处长区果诏:要注重软件的整合
本报讯 (记者 廖旭辉)前日,深河转移园可行性研究报告顺利通过专家组认定。深圳市贸工局经协处处长区果诏显得格外的高兴。他说,深河转移园的建设,标志着深圳、河源两市的“双转移”工作再上了一个新台阶。
区果诏说,深河转移园是在4个工业园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整合有利于统一规划管理;有利于产业集聚,完善产业链;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扩大影响,提升招商引资能力。接下来,我们在深河转移园的建设中要加强整合力度,特别是要注重软件方面的整合,要建立一套健全的管理机制,将园区原有的县级管理体制转换到市级管理体制上来。要建立一个园区整体的信息系统,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招商选资服务机构。区果诏同时表示,建设深河转移园是深圳、河源两市的英明决策,深圳将积极配合河源认真做好各项相关工作,推进深河转移园的建设。
河源市经贸局局长、深河转移园管委会主任张志纯:建设粤东北大型产业转移园
本报讯 (记者 廖旭辉)作为我市第二个由两个地级以上市共建的大型产业转移工业园,深河转移园将建成一个怎样的园区?市经贸局局长、深河转移园管委会主任张志纯称,深河转移园将建设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引擎,我市第二个省级示范性产业转移园,粤东北大型产业转移园,进一步推动深圳优化产业结构,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据悉,与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园不同,深河转移园是在我市4个工业园区的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不但是我市中心城区产业(功能)外延空间拓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承接发达地区产业与自主创办产业相结合,集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科技创新等类型产业为一体的综合大型工业区。据张志纯介绍,经过几年的前期建设,目前,园区内的4个产业区已开发面积9.1平方公里,落户项目202个,合同投资额150.7亿元,主导产业突出。通过整合后,园区将实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产业,实行错位发展,各产业区职能分工将更加明确,经济协作和联系更趋紧密,园区竞争能力和凝聚力量显著提升,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在深河转移园的建设中,管委会将严格按照园区规划和建设方案,按照评审专家组的建议和意见,认真做好深河转移园的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调整工作,做好征地拆迁和失地农民、拆迁户的安置工作,大力引进与主导产业相关的项目,跨进产业群发展,坚持生态优先,加大环保投入,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在近段时间内,园区的主要工作是积极做好申报工作,争取早日通过省产业转移园的认定。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