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细节彰显政府工作人性化政府报告后首附名词解释
本报讯 (记者 谢素德)昨天上午,当市长刘小华向全体人大代表作政府工作报告结束,代表手中的报告翻到了第30页,但他们发现,这并不是这份报告的最后一页,在它的后面,还有《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名词解释,这是历年来报告所没有的。这样一个方便代表的小小细节,在人大代表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
记者注意到,这个“《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列出了20个在报告中出现的术语和名词,每个名词术语都有对它的解释。如“‘1·8·28’电网工程”“三规合一”“‘三基’工程建设”“‘森林围城’工程”“‘万村绿’工程”“环保‘三同时’”“‘六好’平安和谐社区”“省‘新十项工程’”等,代表们认为,从这一点细微之处也体现了本届政府的亲民风格。
当人大代表郑巧明拿到市政府工作报告时,很快发现了报告的新变化,他说,名词解释让代表们脑子里的一些模糊概念或不是很清楚的概念都找到了明确的答案,能帮助大家更好地领会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材料内容很丰富。”张日来代表看着《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材料,说出了人大代表们的心里话。“以前对一些简称都是朦朦胧胧的,现在有了附加页的解释,可以进一步帮助我们理解报告,对回去以后的宣传也有很大帮助。”代表丘军阳表示,有了名词解释,人大代表就很容易读懂政府工作报告,这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评价政府工作才能有的放矢。
记者注意到,这个“《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列出了20个在报告中出现的术语和名词,每个名词术语都有对它的解释。如“‘1·8·28’电网工程”“三规合一”“‘三基’工程建设”“‘森林围城’工程”“‘万村绿’工程”“环保‘三同时’”“‘六好’平安和谐社区”“省‘新十项工程’”等,代表们认为,从这一点细微之处也体现了本届政府的亲民风格。
当人大代表郑巧明拿到市政府工作报告时,很快发现了报告的新变化,他说,名词解释让代表们脑子里的一些模糊概念或不是很清楚的概念都找到了明确的答案,能帮助大家更好地领会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材料内容很丰富。”张日来代表看着《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材料,说出了人大代表们的心里话。“以前对一些简称都是朦朦胧胧的,现在有了附加页的解释,可以进一步帮助我们理解报告,对回去以后的宣传也有很大帮助。”代表丘军阳表示,有了名词解释,人大代表就很容易读懂政府工作报告,这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评价政府工作才能有的放矢。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