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市区首座天桥将现身 困扰多年的交通安全瓶颈将破解

工人正在加紧埋设排污管网

      近日,河源大道朱门亭一带,有的地方围起了栅栏,挖土机在“隆隆”作响,运土车来来往往。一群又一群的人围着施工现场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河源中学路口改造工程终于动工了,市区第一座景观天桥马上就要与大家见面了!

多年的交通安全隐患

      河源中学校门前以前较为平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205国道改造时,为了方便国道两边的居民来往,就在河源中学校门前建了一条地下通道。该通道当时确实是方便了群众。但是随着河源的建设发展,该通道的排水口的水位被越填越高,后来影响了通道的排水,每当下雨天,通道就积水成渊,附近居民的垃圾也随雨水被冲到通道里,要好几天才能排干净,特别是天气炎热时,更是臭虫满天飞,臭气熏天,根本无法通行。
      通道没有灯火,晚上学生安全也得不到保障。后来,该通道越来越少人走。因为开了通道,所以河源中学门口的道路变得狭窄多了。现在小车越来越多:学生家长接送小孩的,附近居民上下班的,都挤在一条小道上,使该路段时常塞车。除了河源中学外,这一带还有其它学校,许多学生都要经过205国道,这给交通安全带来隐患。据了解,河源中学一骨干教师就曾经在此路口的国道上被车撞死,另有两名教师被撞成重伤。
      据河源中学副校长黄书伟说,该路口的安全牵动了大家的心,身为河源市政协委员,他就曾经和其他委员一起,就河源中学校门前路段安全问题上交过提案,后来每届两会,都有委员代表把这一问题重提,也引起市领导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也采取了安装红绿灯等措施。但由于多种原因,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新一届党委政府把这一长期困扰百姓的问题摆到了议事日程上,今年二月,副市长潘安专门召集了有关部门领导,就河源中学路口的问题进行研究,决定在今年五月前一定要完成好该路段改造工程。

市区第一座景观天桥

      根据规划设计,为了解决河中校门前车辆拥挤情况,计划将原来的地下通道填平,然后改建成单向进出口,两条车道中间设立绿化带。为了确保国道两边学生和居民的交通安全,规划建设一条跨国道,宽6米,高6米,设有自行车道、人行道的河源市区第一座天桥。
      据该工程施工单位同志介绍,工程分为三大块:
      第一块为排水排污工程,主要是解决河源中学路口附近的排水问题,为建设路面、天桥作准备。工程需埋520多米长的地下排污管,该工程已于2月26日动工。记者在河源电大门口处看到,该工程的工作人员正在用挖土机挖管道,装卸车在忙着运送砂石、水泥,工人在坑道里安装管网。
      第二块为天桥工程,该工程也已于2月28日动工,目前有关人员正在进行地质钻探。
      第三块是路面及周边环境工程。整个工程投入300多万元,计划在5月份全面完工。

工程受到社会好评

      得知河源中学路口改造工程正式动工了,河源中学的师生特别高兴。河源中学校长吴佑宽说,该工程的建设可以解决河源中学门口、朱门亭一带水浸街问题,解决河源中学学生及附近几所学校学生、居民过马路的安全隐患,可以解决进入河中的车辆问题。因为河源中学路口是205国道进入河源市区的门户,人多车流量大,交通秩序混乱,影响了河源形象,我市要把该工程建成景观工程,从而可以解决附近一带城市景观问题。河源中学一高二学生说,平时晚修下课回家,因为地下通道没灯光,经过时老是提心吊胆的,如果学校路口改造好了,路面平坦又有灯光,下课回家就不用害怕了。
      在河源中学路口,记者发现一位老人正踮起脚跟,伸长脖子从工程的栅栏处往内看。据老人说,他的小孙子在附近小学读书,因为要过205国道,而国道车辆又多,他只好每天接送孙子,现在要建天桥了,他以后就不用天天接送孙子了。

本报记者 谢雨望
通讯员 缪远东






上一篇:本报14件作品获“河源新闻奖”
下一篇:“河源雷锋叔叔”有户口 3月5日他们在市区四处奔走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