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莫让小型灌区成为“鸡肋”市人大代表建议完善农田水利小型灌区配套建设

      水,这个沉甸甸的字眼从古至今就是关乎国家社稷与民生的大事;水利,则是自古人们破解农业用水难题的法宝。俗语有:灌溉之利,田之大本。农业丰收源于引水,成于输水。而目前我市一些地区小型灌区水利设施老化,效率衰减,排灌设备利用率低的问题日渐突出,成为农村地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少基层水利工作者担心,我市农村小型灌区系统的这台“老爷车”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路上驶多远?

农村很多水渠现在是“有人用,没人管”。

人大代表建议:小型灌区要“鸟枪换炮”

      以紫金为例,由于紫金县地处山区与沿海过渡带的特殊地理位置,降雨时空分布不均,降雨集中在汛期,非汛期干旱缺水,加上受自然因素和经济制约,水利设施仍较薄弱,特别是小型灌区排灌系统水利工程大部分建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工程规模小、标准低,配套不完善,设施简陋不全。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及自然灾害破坏,工程损毁严重,老化失修,灌溉保证率和灌溉有效利用率低,现有的小型灌区系统已无法适应农业生产和农田灌溉用水需求。 
      在今年“两会”上,市人大代表温仲廉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小型灌区配套建设的建议》。他建议由省、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小型灌区进行改造续建配套建设。通过工程的实施,小型灌区实现能排能灌,排灌分家,达到“农田外来水拦得住,内涝水排得出,地下水降得下,作物用水灌得上”的现代田园灌溉化的效果。

相关对策:积极纳入省相关规划

      目前我市正向上级部门积极争取将中小型灌区列入专项改造,建议由省水利厅牵头组织,编制全省中小型灌区专项改造总体规划,建议用3年时间完成1万亩以上灌区改造,再用3至5年时间完成1000亩至1万亩的小型灌区改造。
      据估算,专项改造我市1000亩以上的422宗中小型灌区,需改造灌溉主渠2404公里、支渠2513公里,渠系建筑物5221座,共需要投入资金150457万元,其中1万亩以上的中型灌区20宗54247万元,1000亩至1万亩小型灌区402宗96210万元。为此,建议由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进行改造,建议参照小型水库议案,由省财政补助80%,地方财政自筹10%,受益群众自筹10%的办法来解决。

记者调查:投入不足管理乏力

      其实,这种情况不是紫金县所独有。
      在东源船塘一村道边,记者就看到,一座修于1969年的水渠里面长满了杂草,上面还漂浮着一些村民丢弃的生活垃圾。当地的老农告诉记者,这座水渠现在是“有人用,没人管”,平时根本蓄不到水,一遇到夏季涨洪经常漫过堤,附近的稻田常被淹。因为上游一些农民将杂草丢进渠中,造成堵塞,导致“水患”。
      一些灌区的农田水利设施在疏于管理的同时,也遭受着人为破坏。由于渠系长,渠系所经之处有群居地,村民生活垃圾、生产排放物,甚至生产剩余物、畜牧排放物和死尸等,都很自然也很方便地污染着水渠,水渠的功能一年不如一年。
      市水务局农村水利科科长熊丰志介绍说,我市的灌区工程基本上都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建设的,基础差、先天不足,原始渠道都是土渠,渗漏大、渠道水利用率低。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数字表明,全市耕地总面积171.88万亩,水田123.1万亩,水浇地33.83万亩,总实际灌溉面积130.2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仅101.06万亩。

有关部门:门槛过高难进“笼子”

      据市水务局农村水利科科长熊丰志介绍,这些年,上级财政对我市灌区工程的投入较少,把资金大多投入在防洪工程和稳定项目上,农田水利资金仅限于水毁工程和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工程。
      “这主要是由于我市山区灌区工程规模较小,国家标准太高,难进‘笼子’的原因。”熊丰志说。据了解,国家对灌区工程规模的划分是:面积大于30万亩的灌区工程为大型灌区,面积5至30万亩的灌区为中型灌区,面积小于5万亩的灌区为小型灌区。我省针对山区灌区工程规模普遍较小的实际,将中型灌区的起始标准降为1万亩,即面积1至5万亩的灌区为中型灌区,面积小于1万亩的灌区为小型灌区。
      我市属于山区,受地理条件所限,灌区工程大部分规模较小,按照国家标准只有1宗中型灌区,其它全部为小型灌区,按照省标准,只有20宗中型灌区,其它全部为小型灌区。一直以来,国家只将30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列入国家专项改造投资计划。我省虽然将1万亩以上的大中型灌区列入了省专项改造投资计划,但是投资规模较小,以往一般年均只有几千万元,基本上是安排给平原地区的大型灌区工程,面积较小的山区灌区工程往往难以安排,特别是自从2003年实施城乡防灾减灾工程以后我省就暂停了灌区改造项目资金安排,至今没有重新启动。我市只有紫金县的新坑水库灌区(中型,设计灌溉面积2.5万亩)列入了省专项进行过改造,省补助430万元,建设“三面光”灌溉主灌渠道14公里,其它中小型灌区从未进行过专项改造。






上一篇:我市有4.5万人参加了普通话培训测试 你普通话说得咋样
下一篇:环保系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