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提议改善城市环境给世客会一张干净的“脸”
市容市貌之于一个城市,就像一个人的衣着打扮一样。第23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离我们越来越近,改善市容市貌成为当务之急,受到广大市民关注。今春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何淑琴提出“强力整治市容,迎接世客会召开”的提案,引起多方共鸣。记者日前分别走访了委员何淑琴及提案的承办方之一——市城市管理局,听取相关意见和建议,了解整治市容市貌的相关情况。
老城朱门亭市场前的占道经营。
委员声音:市容市貌需强力整治
“我在提案中涉及到的市容市貌是狭义的,只是指城市卫生和比较突出的占道经营等行为,真正要为世客会做准备,这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何淑琴谈起提案时,迫切希望我市的面貌能借举办盛会之机有个大的转变,让广大市民满意,给四面八方的贵宾一个高的“印象分”。
何淑琴说,长期以来我市为改善市容市貌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仍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占道经营问题突出,新市区南北向的新风路、大同美食街,东西向的文明路、长安街、永福路等都存在这些现象,老城区这一问题则更加严重。本地市民出行和外地游客来到河源逛街,经常只能与机动车争道,走路都得小心翼翼。其次是乱扔和乱堆垃圾问题严重。何淑琴说,自己所在的市委党校,在清洁河源行动中负责单位附近的一段马路,但经常是大家刚把街道打扫干净,回过头来就又有人乱丢乱放。
她认为,脏、乱、差现象与河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称号不相符。明年我市要承办第23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到时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属华人将齐聚河源,河源的城市形象将从各个角度充分展现在各地客家人面前。为此,她建议,我市要拿出整治交通秩序一样的魄力去强力整治市容市貌,广大市民也应遵循社会公德,提高环境卫生意识,严格管理城市街道,实行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
整治市容市貌是市委、市政府的既定目标,也是一件惠及广大群众的大事。整治工作涉及面广,这就需要各职能部门及各成员单位加强配合与沟通,定期召开协调会,共同协商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要进一步加强督查力度,在今后的检查中不仅要发现问题,更要完善协调解决问题的机制,建立重点问题督查制度,对重点问题专人负责,定期反馈,确保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真正做出成效,切切实实给老百姓带来实惠。
记者调查:基础设施弱市民意识差
记者发现,新市区大同美食街、文明路、长安街、永福路,老城区河源大道南、长塘路等都存在占道经营、乱扔和乱堆垃圾现象。市民赖女士表示,街道上看不见多少环卫设施,路边垃圾桶被人为破坏的现象也很普遍,市民及路边店经营者的环卫意识差,她经常看见环卫工人前脚刚走,市民又扔垃圾的现象。
而不知道从何时起,占道经营不再是小商贩的“特权”,也成了河源商家的“共识”。记者来到何淑琴特别提到的大同美食街,夜幕下大部分餐饮店都将餐桌摆上马路,行人或穿插其中,或避而远之,到了白天,马路似乎一下子宽敞了很多,但人行道上处处是大片油污,很是扎眼。长安市场、朱门亭市场等附近占道经营仍比较突出,直接给附近街道带来了交通受阻、卫生难打扫等难题。何淑琴认为,城市道路属于公共产品,这些商家完全从私利出发,吞噬公共利益。
但城管部门并非无所作为,近期不少市民发现,城管部门晚上仍在街头执法,兴源路秩序变好了,以前常有的占道经营现象少了,流动摊贩也在重压下与管理者打起“游击战”。记者在红星路看到,两边的人行道也顺畅多了,在该路段做生意的江先生告诉记者,现在自己再也不敢随便将货物摆在店面门口了,一不小心就会被城管“收”走,要去接受处理才能拿回东西。他承认,占道经营行为阻碍通行、影响市容,其实是大家的意识没有跟上,如能自觉接受监督,就能将目前现状保持下去。
部门反馈:实行“问责”整治城市“六乱”
据悉,我市提出用“大卫生”的概念来夯实环保、环境卫生设施,提高净化水平。在市迎接世客会市容市貌组工作方案中,计划用专项经费来保障改善市容市貌所需要的资金,其中完善市政基础设施约需1.2亿元,园林绿化补种、改造、兴建经费900余万元,完善环保、环境卫生设施经费4600多万元。
市城管部门负责人表示,改善市容市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市政建设园林绿化、城市环境卫生等多方面入手,这其中包含了加大力度整治街道“脏、乱、差”。目前,我市正在积极出台方案,通过提升市区美化、绿化、净化、亮化水平,营造更优更好的城市环境,以良好形象迎接世客会。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城管局局长程越华介绍,在提升城市美化水平上,市城管局将继续落实“问责制”,大力整治城市“六乱”行为,遏制建筑材料乱堆放、占道乱摆卖等行为,以点带面开展市容综合整治,提升市容市貌水平;在提升城市净化水平上,城管部门将加快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拟在市区建成区内选址新建6-8个垃圾中转站,加强垃圾清运,建设高标准公厕,设置沿街果皮箱,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源城区也将积极落实环境卫生属地管理责任,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
相信通过持续投入和科学有效的管理,我市的市容市貌将在世客会前有全面改观。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