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工业园区建设直面金融危机逆势而上 呈现勃勃生机
本报讯 为期两天的园区建设交叉大检查于6月26日结束。在检查中发现,我市工业园区建设在处于金融危机时期的前题下逆势而上,呈现出勃勃生机。
在对全市工业园区进行实地检查后,6月26日,市委、市政府在市会议中心举行了园区建设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交流了我市工业园区建设经验,探讨了问题,部署了今后园区建设工作。会议认为,我市工业园区建设成效喜人,主要体现在积极拓展空间,园区接纳能力进一步提升,积极完善配套设施,园区服务能力功能进一步改善,积极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引进和建设有效推进,积极实施“暖企工程”,园区企业生产基本稳定,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园区产业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
陈建华在会上给我市的园区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抢抓机遇,提振信心,创新思路,争创实效,。充分利用我市的资源优势,促进产业链的打造。同时要落实责任,并出台实施园区建设考核问责。
书记点评一区六园
在此次全市园区大检查总结会上,按惯例,市委书记对我市的一区六园建设进行了点评。他指出,高新区的示范性更强;东源、连平、源城工业园三园争辉;和平、紫金工业园变化喜人;龙川工业园开始破题。
陈建华要求,要将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一只下金蛋的大母鸡。同时,双转移工作不能光盯着珠三角,还要着眼国际市场,通过引进国际市场中的领头羊企业,促进我市的产业链的打造。
陈建华强调,要创新产业发展思路,变优惠政策为优势竞争,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水资源,稀土资源,石英矿资源,石灰石资源,瓷土资源引进高端产业,发展特色产业,提升传统产业。重点打造新家电产业链,新能源产业链,矿产深加工产业链,旅游产业链。在园区建设上,要注重融资平台的打造,园区管委会和园区经营公司实施“政企”分离。利用土地和盘活的优质资产积极融资,破解园区建设资金瓶颈。将我市的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一只下金蛋的大母鸡。
省调整产业转移区域布局
本报讯 最近推出的《广东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总体规划》提出了实现中部崛起规划,我市西南部区域被列为中部经济区,将与云浮等市一道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中部经济区是《广东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总体规划》调整全省产业转移布局时在原珠三角及粤东西北区规划基础上增设的一个经济区,其目的是为了拉动中部,实现中部崛起,从而更好地融入珠三角,并辐射周边地区。中部经济区由云浮、肇庆中北部、清远中南部及我市的西南部组成,发展思路主要是利用贴近珠三角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融入珠三角,发展配套工业。同时,省政府还拟统筹规划建设1至2个大型产业转移工业园,并对大型转移园的功能定位、发展思路、选址要求、布局条件作了明确规定。我市西南部地处珠三角边缘区,是连接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大陆桥,距离珠三角核心区较近,交通便利,手机、电子电器、机械制造等产业关联度较高,适合建设与珠三角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产业相配套的大型产业转移园。为此,我市将充分利用跻身中部经济这一契机,力争省大型产业转移园布局我市。
省调整产业转移区域布局
本报讯 最近推出的《广东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总体规划》提出了实现中部崛起规划,我市西南部区域被列为中部经济区,将与云浮等市一道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中部经济区是《广东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总体规划》调整全省产业转移布局时在原珠三角及粤东西北区规划基础上增设的一个经济区,其目的是为了拉动中部,实现中部崛起,从而更好地融入珠三角,并辐射周边地区。中部经济区由云浮、肇庆中北部、清远中南部及我市的西南部组成,发展思路主要是利用贴近珠三角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融入珠三角,发展配套工业。同时,省政府还拟统筹规划建设1至2个大型产业转移工业园,并对大型转移园的功能定位、发展思路、选址要求、布局条件作了明确规定。我市西南部地处珠三角边缘区,是连接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大陆桥,距离珠三角核心区较近,交通便利,手机、电子电器、机械制造等产业关联度较高,适合建设与珠三角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产业相配套的大型产业转移园。为此,我市将充分利用跻身中部经济这一契机,力争省大型产业转移园布局我市。 本报记者廖旭辉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