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连平县绣缎镇塔岭烈士墓园共有167名烈士之英灵长眠

    核心提示:
    一座肃穆的烈士陵园,一份亘古不变的缅怀。
    置身于连平县绣缎镇塔岭烈士墓园内,眺望大湖墟,敬慕与感动的情绪油然而生。这是一块演绎过血与火、智与勇、忠与爱的红色土地,流传有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仅在塔岭烈士墓园,就有167名烈士的英灵长眠,与青山同在!!
    连平县大湖片是九连山地区的重要门户。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在这里重兵驻守,期望把这里作为进攻九连游击区的桥头堡。但是,英勇的大湖人民展开了不屈不挠的反抗:早在抗日战争初期,大湖就爆发了农民革命运动,成立了农会组织;东江华侨回乡抗日服务团曾在这里宣传抗日救国的主张;“五战五捷”中扭转战局的首次歼灭战——大湖狮子脑战斗也在这里打响。
    青山翠柏中,革命志士们的英雄气概似乎犹存,在这里激荡回响!

    青山有幸埋忠骨
    塔柏、南洋杉掩映下的山坡上,一座座烈士墓碑排列齐整,安置在这里的是抗日战争以来各个时期为新中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壮烈牺牲的167名革命烈士。众多墓冢中,有一座新墓特别引人注目。根据墓志铭得知,墓主生前是塔岭烈士墓园的主要筹建者,也是一名铮铮铁骨的红军战士。他功勋卓著,屡获嘉奖,特别是在著名的大湖狮子脑战斗中扮演了重要角色--2007年11月,83岁高龄的曾坤延同志,作为书写那段光辉历史的主角之一,长眠于塔岭烈士墓园这片宁静土地上。
    时间追溯到1948年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连平县大湖作为九连山重要的军事枢纽,受国民党军队重兵驻守。这次我军遇到了一个劲敌:驻守此处的是国民党主力加强连冯志强连,作战力强,装备精良,仅机枪就有六挺。因为冯连欺压群众,无恶不作,我军决定:誓死也要拔掉这颗“老虎牙”!
    经决策,我军制定出歼敌战术:请君入瓮——将敌军引入地形复杂的狮子脑山,包围伏击,一举歼灭。那么,当时是哪支队伍担当了危险度极高却异常关键的“诱饵”?正是由曾坤延率领的桂林队。
    据曾坤延生前回忆,这支敢死队先后进行了两次诱敌活动,战士们为了使鱼儿上钩,早以将生死置之度外,“11月13日第一次试探性诱敌时,敌首冯志强傲慢地称打红军比赶鸭子还容易,依我看,娇兵必败!”11月15日,曾坤延率领桂林队抵达诱敌地点,进行决定性的第二次诱敌行动。敌军发现后,如饿虎擒羊般向我军猛扑,还一边叫嚣“抓活的”。桂林队英勇顽强,采用且战且退战术,与敌军保持住一定距离,进行有限的火力还击。曾坤延说:“当时,子弹在我们身边呼啸而过,冲杀之声响彻山野……”
    经近一个小时被追击的战斗,桂林队终于将敌军引入预定地点狮子脑山,未损一兵一卒。这时,埋伏在山上的粤赣边支队九江队、昆明队、南宁队等400余名指战员向敌人发动了猛攻,历经五个多小时的浴血奋战,已成瓮中之鳖的敌军最终全线崩溃。我军取得狮子脑战斗的胜利,攻下大湖。不幸的是,战士朱振汉、黄维荫、张辉翼、吴干恒、凌海金、曾贞坤、曾月忠等七名同志为国捐躯,永远地躺在了狮子脑山。

    四角亭阁驻英魂
    在塔岭烈士墓园拾级而上,能看到一座琉璃朱瓦、金碧辉煌的纪念亭。亭子上,原粤赣湘边纵队东二支司令员郑群同志题写了“狮子脑战斗纪念亭”八个金色大字,以纪念狮子脑战斗的胜利,向人们昭示英烈们的丰功伟绩。“想当年狮子脑风起云飞,台阁犹存雄杰气;思我友九连山壮怀激烈,江山莫作等闲看。”——革命老前辈于亭内的铿锵题词,是对在狮子脑战斗中壮烈牺牲的七烈士的永恒赞歌。
    在牺牲的7名烈士中,年纪最小的朱振汉仅16岁。战役前,他报名参加了“钢铁决死队”,带着写给母亲的遗书就参加了战斗。不幸的是,激战中朱振汉中弹牺牲,他的遗书成了这场战斗最震撼人心的见证物。他怀揣遗书上战场的事迹也被广为传唱,被誉为“北有刘胡兰,南有朱振汉。”
    如今,朱振汉的遗书已刻在烈士墓园的石碑上。而记者看到,碑刻中,还有曾坤延题写的“历史的见证”五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链接:朱振汉烈士遗书
    (注:这封信已收藏在北京中央博物馆并编入全国青年英烈传。年仅十六岁的朱振汉在这封不到二百字的遗书中,倾诉了自己挚热的家国之爱,读之感人肺腑,催人泪流。)
  我最亲爱的妈妈:
      我这次给你写信是最后的一封信,也是最后一次和你谈话,你的儿子的死是光荣的,为了全国人民解放而死,是最有价值的。一个人是没有两次死的,一个人一定有死,但有的死了是无声无息的,我想人生出来做什么呢?其最有价值的就是为了光荣的死。妈,你或许认为你的儿子太不孝了吧?其实你应该欢喜,你有一个光荣的儿子,你辛苦教育是有价值的,全中国人民都忘不了你。好了,最后希望你努力教育好伟仔,准备建设将来的新中国,并祝快乐。

      小儿振汉
      48年1月

(注:这封信已收藏在北京中央博物馆并编入全国青年英烈传。)

 






上一篇:市政府与暨南大学建立全面合作关系 优势互补 合作发展
下一篇:市中医院新院日前动工建设 香港道德会慷慨捐赠500万元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