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岁“红色寿星”亲历土地革命喜盼建国60周年想入党
核心提示
龙川回龙,因为1929 年前后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载入革命史册。历史的车轮无情地驶过80 载,如今仍有一位亲历者健在,这就是已107 岁的老人廖新兰。
廖新兰,是我市目前最长寿的人。这样一位老寿星,他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有着怎样的长寿秘诀呢?
龙川县城两渡河市场,有许多不起眼的老房子。但即使是常住这里的人,也并不是很清楚,自己社区有位107 岁的老人。日前,沿着破旧的楼梯来到其中一栋房子的8 楼,记者登门拜访了这位有着传奇革命经历的老人。
革命年代的地下交通员
1903 年3 月,廖新兰出生在龙川县回龙镇上畲村。土地革命时期,回龙镇是片革命的热土,留下了刘琴西、罗屏汉、古柏等中共早期革命领袖的足迹,闽粤赣边五兴龙苏区以该镇大塘肚乡为中心。
廖新兰的革命经历大多集中在1929 年革命高潮时期。那段时期,廖新兰正值壮年,一向胆大的他对革命充满向往,尽管家长因“家里三代单传”对其严加管教,他仍偷偷接触中共地下党员和工农武装,经人介绍、喝过“血酒”后,他逐渐开始了苏区地下交通员的生活。上畲村离根据地中心大塘肚很近,苏维埃政权成立后,敌人三天两头清剿。廖新兰说,刚开始时,总是有各路神秘人物在熟人的带领下到他家落脚,但从来不让他知道身份。“这些人经常是晚间活动,吃饭取物都会算钱给他”。
这些人中有各乡农会领袖、游击队员等。带路期间经常会遇到危险,一次廖与8 名驳壳队队员被围在双头山一间屋子里,“白狗”(反动武装) 叫嚣着叫他们投降,但游击队员冒着“冲出去是死、不冲也是死”的念头,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成功突围。
廖新兰嫌只是带路没什么意思,总是央求在他家落脚的革命人士带他亲身参与战斗。 1929 年夏天,他得以参加攻打兴宁罗浮司的战斗。那次战斗中,他认识的几个老乡先后战死。廖新兰说,1929 年到1930 年,回龙地区打了很多仗,革命斗争很残酷,经常有同志牺牲,其中包括介绍他参加革命的下畲村的招哥。
但革命斗争中也有让人鼓舞的事情。廖新兰回忆,1930 年七八月间,中央苏区派了一名姓古的领导来过大塘肚、双头山等地慰问,给了革命队伍很大信心。记者查阅龙川党史发现,廖新兰所说的这位中央领导原来是毛泽东的亲密战友古柏。
耿直开朗成就最长寿老人
1935 年以后,回龙地区的革命运动转入低潮,廖新兰回到上畲村,过着隐居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参与土地改革运动,并担任乡、村领导,农业合作社社主任等职。1957 年整风运动后,老人被打倒,靠种地和制作农耕用具为生,从此过着默默无闻的生活。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作为一名革命“五老”(老地下党员、老游击队员、老交通员、老接头户、老苏区乡干部)人员,廖新兰每月领取一笔优抚金,安享晚年。107 岁的老人,是龙川目前所知的最年长者,也是全市的最老的寿星。他的养子廖信奎介绍,老人之所以长寿,与耿直开朗、乐于助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以前邻居家小孩有个什么事情,他都要过问一下,生活上,老人早起早睡,特别有规律,除了抽烟外无不良嗜好。廖信奎还认为,长寿也与他一生勤劳、大部分时间在农村生活有关, “老人80 多岁了还下地干活、打农具”。
如今,廖新兰与养子一家居住在老隆,儿孙们对他都很孝顺。前两年,老人身体还很健康,可以从8 楼上下楼活动,但这两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身体变得不太好。记者看到他时,他的眼睛已经失明,要人搀扶才能活动,但思维仍很活跃,讲起革命经历时滔滔不绝。
年逾百岁仍想入党
新中国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和党的英明领导,就没有今天的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国富民强和繁荣昌盛。提到即将到来的60 周年国庆,廖新兰老人发出这样的感慨。他说,解放前大家日子过得很苦,很多人起来闹革命,盼望过上好日子,很多人被砍头了也在所不惜。
而据介绍,老人一生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曾先后三次申请入党,但都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早几年,年过百岁的老人仍提出入党的想法。
而廖信奎的想法却很简单,在老人的有生之年,让更多的人了解他的故事,让老人的经历感染更多的年青人以珍惜现在的生活,就是对他一生最大的肯定。本报记者 张安定
更多精彩请登录河源民生论坛: http://bbs.hynews.org/viewthread.php?tid=21042&highlight=%C8%EB%B5%B3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