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一隅观城变江岸如画里

核心提示

      66 岁高龄的黎老坐在亲水步道的石凳上,身后竹影婆娑,漏下斑驳的光影打在身上,透出温暖的感觉,眼前则是一弯澄碧的江水,倒映着两岸高楼剪影,宛如徐徐展开的一幅城市画卷。

      60 年前,黎老坐的地方尚是一片河滩,县城在江对岸,仅弹丸之地,连接两岸的不是桥,而是几艘渡船。

      城市的变化在老人的心中是悄然而又剧烈的,当时间的轮子碾过60 个春秋,再回首时,这个曾经是国民党196 师仓惶丢弃的小城,已成为港澳和海外华人心目中“最适宜居住和创业的城市”。

城市越变越靓

      黎老住在茶山公园附近,每天都喜欢到江边走走。在他看来,河源城大了,变繁华了,城市的面貌也日渐清新明丽。“建国时,城区就集中在上城、下城、上角和下角。”黎老说,江对岸是渡口,比较繁华,聚集着一些两三层楼高的小骑楼,但房子的外立面大多呈灰白色,整个城市都蒙着这种单调的色彩。当时,绕城一周,步行只需要一个多小时;而1988 年建市时,全县最高的房子是河源县招待所,只有5层。

      现在,新丰江两岸的房子整齐靓丽,高低错落有致,“房子越建越高,越来越漂亮,小院落变成大社区了。”

      城市的“脸”变靓,“胸膛”也壮实了。建市之前,河源县城尚没有一条水泥路,双向四车道的长塘路就是城区最繁华、最宽阔的市政道路。直到1991 年底,市区才建起了第一条高等级公路。而21 年后,河源市中心城区交通网络一体化已初步形成,“六纵十三横”的城区干道路网日渐鲜活,滨江大道、桂山迎客大道等7 条市政道路的在建(改造)工作也已全面铺开,其中,桂山迎客大道规划路宽为100米。

      黎老坐的地方,离龙津古渡很近,这个渡口曾有一座由废弃军用铁船拼接的浮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它是连接新丰江两岸的主要通道。“浮桥上搭着木板,两边有铁链,走在上面,晃晃悠悠的。”黎老说,有拉板车的居民要从桥上过,上台阶的时候,要把板车拆开,轮子是轮子,车板是车板,上了台阶再组合好。其时,1958 年新丰江上游已建起了第一座跨江大桥——东埔大桥,随后又修建了小江桥。但是,直到1995 年珠河大桥建成后,这座浮桥才被拆除。

      现在,新丰江岸,四桥飞架,新老城区被连成了更紧密的一体。“以前从东埔到源南镇,要坐两次船,再步行一个小时,现在,十几分钟就到了。”黎老说。

公园鲜活城市

      在黎老的身后,是市区第一个公园广场—— 茶山公园,建成于 1998 年。如今,这个广场已成为周边市民的重要休闲娱乐场所。黎老说,他和几个朋友每天都要到广场上走走,打打木兰拳,听人唱山歌。

      在城市发展中,公园改变了城市结构,也显著地改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心态。据黎老回忆,建国初期,河源县城只有鳄湖、龟峰塔等几个类似公园的场所。而如今,市区已有各类公园13 个,总面积达200 多公顷,备受关注的客家文化公园和恐龙文化公园也正在规划建设中。这些公园已成为“城市人文绿心”,不但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休闲、健身的重要场所。

      今后,河源市区将依托独有的 “人、文、龙、山、水、林、泉”七脉资源,逐步推进中心城区以“19 大公园(景区)”为骨架,以“两江四岸”为主轴,以城市小公园、人工湖为点,以中心城区南北走向的两边山脉为线,以城市道路、街头绿化、生态社区和城郊庄园(农家乐)为面的立体化城市公园体系规划,形成一个系统、科学的公园化体系,建设“公园城市”。

数字说变化

      一隅可观城变,而放大这一隅,可见建国以来河源城的沧桑巨变。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1949 年,建国初期,河源县城城区面积为2.5 平方公里;1978 年,建市前期,河源县城城区面积扩大到了7.248 平方公里;而在现行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市区规划面积为227.6 平方公里。

      1949 年,河源县城有大小街道 13 条、总长4.848 公里;2001 年底河源市区已有道路88 条、总长102 公里。而至2006 年底,市区道路总长达115.54公里。

      建国初期,河源县城人均居住面积4 平方米;现在,城市居民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4平方米。

      建国60 年来,东江畔的这座小城已先后获得“ 全国卫生先进城市”、“ 全国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 “广东省园林城市”、“港澳及海外华人心目中最适宜居住和创业的城市”、“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最佳范例” 等殊荣。而现在,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工作也已全面启动。本报记者 蒋安春






上一篇:免费加盖国庆纪念邮戳
下一篇:高校应届毕业生应征入伍 国家所给学费补偿每年达6千元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