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报道称龙川上百人吃鱼生染病 当地人却质疑这一说法
核心提示
肝吸虫病因吃鱼生而起?
某媒体报道是否属实?
如何正确食用鱼生……
今年国庆假期,市民蓝先生回老家探亲时,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做鱼生吃,他听说老家龙川县田心镇有一部分人检查出肝吸虫病,而这种病一直被认为与当地传统饮食鱼生有关。
记者从组织抽查的龙川县疾控中心了解到,此次例行检查的结果属正常,肝吸虫病容易得也容易治愈,吃过鱼生的市民不必恐慌,但今后再吃一定要注意安全。
传统地区:新抽查感染率10.6%
熟悉河源的人都知道,龙川县田心、龙母、回龙等镇的居民有吃鱼生的传统,这些地区也是肝吸虫病的高发地区。为此,作为全省肝吸虫病防治示范区,疾控部门每年都会对该县的一些重点地区进行抽查防治。据介绍,今年在对田心镇200 多位自愿检查的学生和村民进行的血样检测显示,人体肝吸虫病感染率为10.6%。
消息不胫而走,日前有省级媒体报道说,“今年国庆中秋期间,该县有上百人因吃鱼生先后被检出感染肝吸虫病。当地疾控中心已建立肝吸虫病治疗门诊部,为肝吸虫感染者提供无偿驱虫治疗服务,并对服药者进行追踪复查。”
针对这一报道,龙川县疾控中心负责人黄惠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肝吸虫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短时间内吃鱼生即检查出感染患病的几率很小,事实上,这一数据与往年相比下降了15%。尽管因每年抽查的地区不同,且采用的是自愿自费抽查,还无法说明龙川地区的肝吸虫病感染率在下降,但事实并不是相关媒体报道的那样。
该负责人同时借助本报澄清,龙川县肝吸虫病的防治处于常规状态,目前龙川疾控部门并没有因此专门建立肝吸虫病治疗门诊部,也没有为肝吸虫感染者提供无偿驱虫治疗服务。
市民热议:鱼生究竟能不能吃?
一石激起千层浪,媒体关于鱼生的报道引起市民及网友的关注。蓝先生在听到这一消息后,自称震惊。他告诉记者,在老家很多人经常吃鱼生,但还没有听说过有检查出感染的人,以后要少吃,尽量不吃。而有朋友告诉记者,自己曾多次吃鱼生,很担心感染上肝吸虫病,不知如何是好。
在网上,很多网友表示知道鱼生的“害处”,但也有少数人认为只要注意方法,吃吃也无妨。网友“嬉笑怒骂”说,鱼生味道不错,拌以芥末和高度酒食用,一般不会出现问题。另有网友“香草味”说,这些吃法能否杀灭肝吸虫还是个疑问,高度酒虽然有一定杀菌作用,但并不能杀灭肝吸虫,还是不要贪吃而坏了身子。
记者浏览了一下讨论情况,大多数网友因为搞不清鱼生到底能不能吃,而持“还是不吃为好”的态度,网友“四面楚戈”说, “第一次听说还有肝吸虫病,幸好自己不爱吃鱼,从不吃生鱼虾”;“三缺浪人”则表示,“要小心啊,好几次朋友请我去吃,我都不敢动筷。”
专家观点:吃鱼生需注意安全
黄惠宁表示,安全吃鱼生很重要,一要保证所吃生鱼没有受到感染,二要在制作过程中注意卫生、生熟分开。他还表示,作为一项传统饮食,鱼生在河源地区还是很有市场的,要想叫大家不吃“很难”,且肝吸虫病讲究综合防治,与农村改水改厕等都密切联系,吃鱼生只是感染途径之一。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防治科医生朱海城告诉记者,爱吃鱼生的市民应主动到疾控中心或医院检查。费用不高,一般人都能接受,检查也很简单,只要做一个血液检查和大便检查就可以,只要查出血液中肝吸虫抗体呈阳性,基本上就可以确诊。
朱海城告诉记者,肝吸虫未引起胆囊、肝脏严重损害时,治疗很简单,服药后一个星期时间基本能痊愈,市场的药店里也有这类药品销售,但最好是在患者得到确诊后再服药,不能因为怀疑自己患了肝吸虫病而随便乱服药。朱医生还提醒广大市民,肝吸虫病患者治愈后,千万别再吃鱼生,感染一次肝吸虫,不能产生免疫力,再吃还会感染!
“吃鱼生也会有可能感染上广州管圆线虫”,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徐建国向记者介绍,这一点往往被人们忽视,广州管圆线虫寄生在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内,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炎膜炎或脑膜炎,严重时会危及生命。本报记者 张安定 俞冰传
更多精彩请登录河源民生论坛: http://bbs.hynews.org/viewthread.php?tid=28980&extra=page%3D1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