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建设要加速软件建设不放松 网友热议城市建设与管理
核心提示:
11 月前后,我市的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深入开展的创卫、创模工作,改造珠河桥,修建万绿湖大道等5 条道路,维修文化广场等等,一系列的城市软、硬件建设工作的开展,让市民眼前一亮,受到了大家的称赞。称赞之余,不少市民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指出了城市建设与管理中的不足。尤其是在网上,河源各大论坛、“华哥信箱”等处,关于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各种建议、反思与探讨层出不穷,其中不乏高见。
文化广场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本报记者谭兴孚陈双焱摄
事件:城市建设加速前行
11 月2 日,万绿湖大道、西环路一期、滨江大道、东江西路、桂山迎客大道等5 条市政道路举行动工仪式。这五条市政道路(以下简称五条道路)投资总额超过45 亿元,是历年来我市安排市政道路建设投资最大的市政工程。媒体评论指出,这五条道路的建设,对于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品位、优化发展环境、做大做强旅游产业,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详见本报11 月3 日相关报道)
10 月29 日,河源文化广场开始“翻新整容”。市城管局筹集资金50 万余元,从10 月下旬开始,对文化广场的路面进行全面维修。文化广场地砖受损面积在 2000 平方米左右,广场地砖主要是大理石板,部分大理石出现下沉、松动及破损。此次维修要将损坏的大理石更换,下沉的要填平,松动的加固。(详见本报10 月30 日相关报道)
10 月中旬,珠河桥开始动工改造。按照设计方案,经过改造后,珠河桥上游将加宽约17 米,设置3 个车行道、1 个人行道、1 个非机动车道。原桥部分也将按照新建部分进行配套改建。整个工程完工后,珠河桥全宽将由原来的 19.6 米增至约37 米,中间以一条绿化带分隔,双向6 个机动车道,现有人行道有望被加宽,非机动车道也将被明确划定,同时实现珠河桥的分方向行驶,逐步形成河源市区快捷的城市交通网络。(详见本报10 月20 日相关报道)
加上正在深入开展的“创卫”、 “创模”工作,我市的城市建设在晚秋时节,加速前进。
赞:民生工程有力推进
城市建设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槎城网友也凑起了热闹。
在河源民生论坛、市区论坛、河源之窗论坛等各大网站,有不少网友发帖对正在进行的系列城市建设工作表示称赞。
“太兴奋了!五条道路开工建设的消息真是振奋人心啊!”网友 Xieweigd说。
网友微言说,5 条市政道路的开工,代表着河源大规划、大交通理念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网友yssmj 说,五条道路工程是民心工程的有力体现。祝我们的城市发展越来越好。
网友洁冰在市区论坛发帖指出,“创卫”效果很明显,整个市区都干干净净的,没有了乱摆的摊贩,非常整洁。
忧:城市文明尚需提高
城市建设的提速,着实让市民体会到了城市文明的进步。但在称赞之余,不少网友开始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城市文明。本周,在各大论坛、“华哥信箱”等处,网友踊跃发帖,探讨城市建设与管理,自曝这其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各自的建议。
“不知道五条道路能否如期完工?河源中学附近的人行天桥的进度就很慢。”网友雄英最担心工程能否如期完工。
网友微言网上飞发帖说,五条市政道路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同时又是一项民心工程,因此工程质量是广大市民最担心的,也是最关注的。绝对不能为了赶工期,而忽略了工程质量。希望施工单位合理施工,又好又快完成这一民心工程。
相对于道路的修建、桥梁的改造这些硬件建设,网友也非常关注环境卫生等城市软件的建设。
11 月3 日、4 日,本报连续两期推出了“创卫曝光台”,报道了市区环境卫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建筑材料和垃圾乱堆放,农贸市场脏乱差,占道经营,垃圾桶残缺等等,这些问题引起了网友的极大关注和讨论。
有网友指出,相对于硬件设施的建设,城市环境等软件的打造还比较乏力。
在各大论坛上,关于公交车、公厕、小区环境等的投诉有很多。网友呼吁,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文明程度的提高。
建议:软硬件建设重实效
明年,我市将举办世界客属第 23 届恳亲大会。将一个干净、靓丽、文明的河源展现给世界客属,是作为东道主的每一位河源人的心愿。要达到上述目标,离不开完善的城市建设与管理。结合近期开展的各大工程和“创模”、“创卫”工作,网友纷纷提出了各自的建议。
网友微言在“华哥信箱”发帖建议,希望五条道路工程的建设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做好审计、监察工作,做到公开透明,用好每一分钱,接受群众的监督。二是努力经营好道路周边的土地。三是尽量人性化施工,做到少扰民。四是注意环保,减少水土流失。市委书记陈建华在回复中肯定了他的建议。陈建华说人民城市人民建,修路要有全体市民的参与和支持。网友微言所提的建议都很中肯。
网友maotouying 在河源之窗论坛发帖指出:五条道路的建设、珠河桥的改造、文化广场的修缮,这些是硬件建设;“创卫”、“创模” 这些是软件的改善。软件与硬件双管齐下,两手都要抓,才能切实提升河源的城市形象,营造和谐文明的城市人居环境。作为普通市民,我们希望硬件建设不要成为形象工程、豆腐渣工程;软件建设不要成为一阵风似的“运动”——“运动”过后“涛声依旧”。
“打造文明槎城,也需要市民的参与。”maotouying 说,今年5 月,市规划局将珠河桥的改造方案进行公示,征求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收到了良好效果。希望相关部门能多听些市民的意见,汇民智,办民事,大家一同努力,为文明槎城的建设作出贡献。 maotouying 的这一观点得到了不少网友的认同。本报记者 程癸键
上一篇:清理乱拉挂
下一篇:有人反映某部门在公仆信箱仅用“已阅”这俩字回复网友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