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建一批文化设施 创一批艺术精品 源城文化版图在延展

●建成一批反映客家古邑文化的文化设施●创作生产一批客家古邑文化艺术精品
●推出一批客家古邑文化学术研究成果●培养一批客家古邑文化专业人才
●建设一批具有客家古邑特色文化的旅游景区景点

在源城的“文化版图”上,有许多像龟峰塔这样的文化遗存。

      日前,源城区委书记黎意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源城将按彰显特色与全面推进相结合的原则,用3 年时间,打造源城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再用5 年时间,使文化设施更加完善,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特色文化产业长足发展,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升,源城的特色文化品牌进一步打响。

城市里的“十分钟文化圈”

      最近,源城区在做申报实施 “南粤锦绣工程”文化先进县(市、区)的工作。“如果申报成功,我市在这方面将实现零的突破。”黎意勇笑道。

      “文化要普及到群众中去,形成有质量的群众文化。”黎意勇说。源城区同时加大力度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乐民工程”,“打造城区‘十分钟’文化圈”,拟到2011 年,建成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不断完善文化馆、图书馆及社区文化室、阅览室建设, 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文化场所;积极发展社区文化,在各社区广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修缮遗址维护历史原貌

      源城区建县于南朝齐永明元年(公元483 年),经过漫长岁月,源城“文化版图”上沉淀下众多可圈可点的文化遗存。

      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源城现已探明的古建筑、古遗址和纪念地等各类文物点有100 余处。“这些可成为我区旅游业开发的核心资源和吸引外界游客的主体资源。”黎意勇说,“对这些资源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是我区文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我区开辟旅游市场、提升市场竞争力、打造风景旅游城市的重要支撑。”

      “对保护修缮源城的文化遗存, 主要以保护为主, 修缮为辅。”黎意勇介绍,源城将制定具体的旧城区客家文化遗存保护修缮办法,进行分类保护、多元筹资。对保存较好的客家文化遗存重点保护, 尽可能地按原貌修缮,对建筑结构已遭较大损坏成为危房的客家文化遗存,如需更换结构进行维修或改建的,其外观应维护历史原貌。

民俗中的客家文化底蕴

      为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提升源城的文化软实力, 实现文化崛起的目标, 黎意勇介绍说,源城将出台激励机制, 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生产一批文化艺术精品。要充分发挥河源客家文化资源优势, 挖掘、搜集、整理、创作一批具有浓郁河源地方客家特色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充分调动区内专业和业余作者的创作积极性, 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创作一批音乐作品、舞台文艺作品,力争每年创作2 至3 个文艺精品。

      为了激励文艺工作者,源城区还将出台《源城区文艺创作奖励办法》,推进文艺创作的繁荣,营造良好的人才流动环境,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激发文化专业人才队伍活力,打造源城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本报记者 周焕 文/图






上一篇:“寻找感动河源人物”反响强烈 槎城市民争相提供线索
下一篇:增强意识预防艾滋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