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和平县保护修缮古村落 致力打造客家地标式文化品牌

和平县欲将古村落打造成客家地标式文化品牌

核心提示

      日前,和平县委书记詹宇扬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县将用3 至5 年时间,努力保护该县现有的客家文化遗存,建设文化设施,创作生产文化艺术精品,研讨客家文化学术研究成果,培养客家文化专业人才,建设具有客家特色文化的旅游景区景点,打响该县客家文化品牌。

像这样古色古香的小巷,在兴井古村落有好几处。

和平文化有个性

      在谈到和平客家古邑文化时,詹宇扬说,相对于河源其他县区来说,和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多,还非常有自己的特点。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和平已发现不可移动文物达500 余处,有天下客家第一埙——和平泥鸡,有天下客家第一节—— 席床生日节,有天下客家第一水歌——《浰江船谣》,有百粤文物第一陶——和平出土的春秋时期百粤地区最大夔纹陶罐。该县文物链条也衔接完整,有从新石器时期至民主革命时期前后贯串1 万年的各个时期的历史遗存和文物。

      据悉,该县公示了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7 项,其中和平“猫头狮”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浰江船谣》、席床生日节等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濒临失传而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浰江船谣》得到整理编印并被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收藏。

致力于文化建设

      詹宇扬说,和平尝到了文化建设的甜头,文化建设增强了和平人的自信心和归宿感。据悉,目前竣工的阳明博物馆成为了该县标志性建筑;“写家乡·唱家乡”歌曲征集活动取得丰硕成果,争取到世界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演唱《我爱和平》、《相聚和平》、《和平人》等一批本土新歌,唱出了和平人的自豪感、归宿感和自信心;《浰江船谣》的整理出版,掀起了河源地区的水路歌搜集整理热潮,增强了该县的文化自信。该县还加大了对全县文物的保护,到目前为止,完成了林寨兴井古村落、淞沪抗日纪念碑、青州筑蟹形围屋、白氏宗祠、龙子山遗址等多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刻牌立碑工作。

      为保护和修缮文化遗产,和平县决定从2010 年开始,用3 年时间每年安排200 万元以上专门用于建设修缮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名人纪念场馆、革命历史纪念场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古民居古村落等。

保护修缮古村落

      詹宇扬说,就目前来看,和平县最大的文化资源是古村落,尤以兴井古村落最突出。当前就要重点推广林寨古村落,打造客家地标式文化品牌。

      据悉,去年9 月,林寨古村落成功申报成为首批27 个“广东省古村落”之一,并成为和平县地标式县域名片,大大提升了和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目前,林寨古村落的价值日益被人们所认识和关注,新华社、《中国文化报》、广东电视台等国内媒体纷纷来和平采访报道。

      詹宇扬说,林寨古村落作为第 23 届世客会参观点,将坚持“控、保、修、规”的原则,加大对古建筑群的保护力度和开发力度。“控”就是要控制好古建筑群周边地区环境;“保”就是要保护好古建筑; “修”就是要加大对古建筑的维修工作;“规”就是做好规划。通过规划,加强保护,注入古建筑的文化元素,为以后的开发工作打下基础。本报记者 张涛

 更多信息请登录河源民生论坛: http://bbs.hynews.org/viewthread.php?tid=31502&extra=&highlight=%B9%C5&page=6






上一篇:交警开展2个月的市区路面严控行动 加强管理消除隐患
下一篇:市人大检查组建议食品监管重点要从大超市转向小作坊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