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创卫昨起接受省考核鉴定决心不“唱卫”不“创伪”
新换的垃圾桶成为一道风景。谭兴孚摄
本报讯(记者 谢素德)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昨、今两日接受省级考核鉴定。
昨天上午,市长刘小华汇报了我市创卫工作情况。我市自2004 年提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以来,按照“党政主导,市、区联动,部门协作,全民参与”的要求,有序开展创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我市在下一步工作中将进一步强化监管,彻底清除卫生死角;进一步查漏补缺,完善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确保圆满完成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各项任务。刘小华希望省爱卫会的领导、专家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指导和帮助我市创卫,使我市早日迈入国家卫生城市行列。
市委书记陈建华在讲话中说,创卫既是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群众要求,河源作为珠三角的生态屏障,更有义务做好创卫工作。他说,通过几年的努力,河源形成了全党、全社会、全民动手搞创卫的良好氛围,通过系统解决“牛皮癣”、网格化管理城市、成立联合执法队、“门前三包”责任制等有效措施,河源“一颗红心(决心)两手准备”,“一颗红心(信心)迎接考试”。
省考核组组长、省爱卫会委员、省卫生厅副巡视员黄晓军表示,这次检查既可以说是省级考核鉴定,也可以看作是专家们与河源市共同迎国检的一次模拟考试。考核组将实事求是,按国家标准对创卫工作进行考核鉴定,既要看到亮点,更要查出问题。他希望专家们能与我市一道查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千万不要关门避检,要边检查边研究整改办法,争取在短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检查效果。
下午,省考核组成员分成7 个小组,对我市创卫工作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考核鉴定。
亮点>>>
不“唱卫”不“创伪”
在创卫中,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干部职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创卫人人参与,创卫成果人人共享”上来,做到不 “唱卫”不“创伪”。
两届党委政府都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作为推动河源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载体;作为解决民生问题、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要求创卫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创卫不搞面子工程,不弄虚作假,而要正视问题,切实解决城市中存在的各种环境卫生问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强调,创卫是民心形象工程,创卫不只是为了拿一块牌子,而是要实实在在地解决市民关心、关注的环境卫生问题,从而提升市民的幸福感,提高城市的美誉感。
推行网格化管理
创新创卫工作模式,以村(居)委会为单位,将创卫的重心下移,实行网格化管理。即将市、区四套班子领导和市、区各单位分别挂钩到市区所有村(居)委会包干落实创卫任务。
要求挂钩领导坐镇指挥、亲力亲为、统筹协调督办创卫工作;挂钩单位一把手切实履行主要责任人责任,组织、指导、落实挂钩任务;村(居)委会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以主人翁精神广泛发动群众,扎实工作,确保创卫工作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抓。由于实行了网格化管理,市、区党政领导参与创卫工作,广大群众积极配合,一些创卫老大难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
集中整治“牛皮癣”
在整治城市“牛皮癣”中,市委书记陈建华亲自部署整治大行动。发动干部职工和市民对市区45 条路街59.6 公里以及 4 个公共场所的“墙上垃圾”进行清理。目前,市区基本看不到“牛皮癣”。
在清理城市“牛皮癣”行动中,我市首先给“牛皮癣”寻找出路。在居民小区、公共场所设置“张贴墙”120个。其次是创新管理模式,实行市场化运作。将清除“牛皮癣”工作与垃圾清扫一起打包由保洁公司负责,每个居委会还配备了1名工作人员专门巡查“牛皮癣”的清除工作。经过近3 年的努力,我市“牛皮癣”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联合执法治“八乱”
市容综合整治联合执法队在创卫中共清理违章违法搭建的构筑物8300 多宗,市容环境得到较大改观。
据悉,我市自11 月6 日成立市区市容综合整治联合执法队以来,依法对市区“八乱”行为及违规广告牌、大排档进行联合整治,对市区主次路街和重点场所部位的“八乱一违规” 行为进行了拉网式清理整顿。
此外,我市还成立了公共设施维护、修缮队,园林绿化补种队和机械清脏队伍。据统计,4 支队伍共清理违章违法搭建的构筑物8300 多宗,拆除违规广告牌、招牌1300 多宗和收缴广告灯箱280 多个,清理占道乱摆卖1050 多宗和流动摊贩 121 宗,纠正乱停放机动车400 多辆;整治违法乱挖、乱种等问题212 宗;修补市区坑洼路面 12000 平方米,补种市区残缺绿化5000多平方米。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