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龙川发现清道光年间石桅杆

      本报讯(记者 蒋安春)近日,记者获悉,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我市龙川县上坪镇发现一对高约13 米的石桅杆。这两根石桅杆立于清道光廿六年(即公元1846 年),距今已有160 多年历史,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耸立160多年

      据龙川县文物普查队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两根石桅杆位于该县上坪镇青云村围陇下刘屋前余坪边,坐北向南,相隔约15 米。它们高约13 米,均为花岗石质。每根石桅杆分三段,下部较粗,上部两段为圆形,顶端尖状,段之间接口处用石斗紧扣。石桅杆和石斗的雕刻都较为细致,打磨光滑。每根石桅杆的下部都有两块高约1.2 米,宽0.4 米的石夹,其中一块石夹面刻“大清道光廿六年仲冬吉旦”,另一块面刻“乙巳恩科选恩贡士刘恩伟立邑庠升贡刘讳盛立”,表明了石桅杆的建造年代和立杆缘由。

      该负责人说,两根石桅杆都保存较完整,仅其中一根被雷电击坏了上部的石斗,如此完整石桅杆实属罕见。此外,除了这一对石桅杆和两对石夹,该处还发现了另两对乾隆年间立的石夹,但其石桅杆已不存在。

      据查,目前我国保存完好的石桅杆并不多,一般为五六米高。而我市目前发现的石桅杆也极少,且较矮。因此,龙川县发现的这对高度达13 米、保存较为完好的石桅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

客家人的荣耀

      据了解,石桅杆又称石楣杆、石旗杆或石桅樯。在封建社会,客家地区有人考取了秀才、举人、进士,不管出在哪家都被视为全村、本宗族人的荣耀。中了科举的人可在庙前或屋前或陵墓前竖一对桅杆,在石桅杆上雕凿上姓名、生平和主要事迹,并雕有龙凤呈祥或狮虎相争等吉祥的装饰物。客家地区也有俗谚云:“三年中举,旗杆夹石。”因此,石桅杆代表着科举功名,也代表了客家人希望子孙后代能光宗耀祖,成才立业的美好愿望。

      记者了解到,这两根石桅杆前有小河,后有围陇下刘屋,右侧有村道,周边多耕地和民居。令人惋惜的是,刘屋已毁损严重。但从这对石桅杆的石夹的面刻中也可看出,刘屋曾经的主人在当地或曾显赫一时。






上一篇:体检表空白 跟女儿难见一面 张晓斌全身心扑在工作上
下一篇:金沟湾小学开建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