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成经济发展主引擎
本报讯(记者 谢素德)昨天,市委五届七次全会开幕。市委书记陈建华通报了今年以来我市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
据通报,我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市高新区共引进项目128个,投资总额399 亿元,已投产项目85 个。今年1-11月,市高新区增资扩产项目20多个,增资额7亿多元;工业总产值、税收、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8%、17%、9%。我市还先后两次获得省财政竞争性扶持资金,市高新区已成为推动河源经济加快发展的主引擎和接纳河源本地劳动力转移的主平台。
陈建华说,市高新区坚持发展成果惠民,辐射带动不断增强。出台的“千村脱困”政策,引导全市贫困村筹资在市高新区内建厂房出租,已累计分红4029 万元;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是被征地农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目前,市高新区内就业人数7.5 万人,其中本地劳动力占70%。今年预计新增用工2万人左右。
此次会议为期2 天。昨天,参会人员还分成两个组交叉察看了河源电厂、城南污水处理厂、海川科技公司、河源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国家通讯产品质检中心、龙记金属制品公司、东江商贸物流城、东江教育城、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地。
陈建华、刘小华、陈志干等几套班子领导出席会议并一同察看了市直有关项目。
■ 相关链接2009年主要民生工作通报
义务教育得到巩固提高
12 月22 日,市区金沟湾小学正式开工建设。预计明年9 月1 日建成后将开设48 个教学班,可容纳2200多学生就读。
今年,我市进一步贯彻落实 “后发河源,教育先发”的发展战略,通过优化教育教学资源,大力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提高,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92%,“ 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6.66%,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60.1%。与此同时,我市还启动了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全市共有61 所中小学校通过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达标验收。初步理顺了市区教育管理体制,本年度已将原市教育局直属管理的2 所民办中小学、20 所民办幼儿园和17 所校外非学历培训机构正式移交源城区管理。
在高中阶段教育方面,河源理工学校首期工程建设全面完成。东江教育城初具规模,已建成学校 5 所,高中阶段毛入学率75.1%。 2009 年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含技工)在校生35287人。
“双创”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12 月18 日,我市创卫工作通过省级考核鉴定,创模工作正有序推进,目前已基本完成26 项创模考核指标,2007-2008年26 项创模考核指标A、B、C类资料的整编和审核工作也已基本完成,2009 年度创模数据资料和编制创模工作报告、多媒体汇报片、技术报告和特色报告等正在收集整理。明年上半年将接受国家考核验收。
据悉,在创卫迎接省级考核鉴定中,我市推行党政领导、市、区联动,部门协作,全民参与,31 名市领导和31 名源城区领导、15 个市直领导和市直单位分别挂钩到29 个社区、居(村)委会包干落实创卫责任。通过网格化管理,形成了人人参与创卫、人人为创卫作贡献的良好局面。
在创模工作中,9 月3-4 日,专门邀请了省创模专家组到我市指导创模工作,促进了我市创模工作的开展。当前正加快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污水管网建设以及加快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步伐。
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今年,市人民医院新院、市妇幼保健院新院相继建成投入使用。12 月28 日,全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也全面启动,五项新医改措施将给群众带来诸多实惠。一年来,我市在人才队伍建设、农村卫生发展、医疗机构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据悉,今年我市继续对22 所乡镇卫生院实施了标准化建设。全市1251 个行政村均设置了卫生站,落实了省的村医补贴政策。市中医院新院预计明年底前投入使用。全市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 95%,住院补偿封顶线为5万元。
我市从2006 年起对全市卫生线高学历、高职称人才以及乡镇卫生院本科以上学历人员给予政府津贴。全市卫生系统高级职称人才由2004 年的95 人增长到目前的 350 人,研究生学历实现零的突破,本科学历增长到754人。
精心布局市区农贸市场
今天,永安农贸市场正式开业。这是我市今年新建的4 个农贸市场之一,永福、永丰、永发农贸市场工程也正全面推进。永福市场将于2010 年6 月交付使用;永丰市场土地置换方案市政府已经批准;永发市场的建设用地有望在近期得到解决。
据悉,为确实解决老百姓关心的农贸市场问题,市政府对市区农贸市场进行了重新布局。市区规划设置农贸市场74 个,其中近3 年新建9 个,远期建设47 个;规划设置农产品批发市场1 个;近 3 年升级改造现有18 个农贸市场。今年除启动新建4 个农贸市场外,还改造了中心、朱门亭、卫星、公园、兴源、新江、永和等7 个农贸市场。目前,卫星、公园、永和3 个市场已完成交付使用;兴源、新江等农贸市场改造工程也将于2010年春节前后动工。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