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呼唤调节机构 “医闹”现象扰乱了医疗秩序
为了建立健全医疗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卫生部将对医疗机构的医疗安全事件进行统计排名,严重的将通报并实行责任追究。昨日,记者从市卫生局了解到,根据卫生部的统一安排,我市已经开始了全市医疗安全事件的上报统计工作。同时记者也了解到,今年市两会期间,连平县人大代表巫海森提出了一项建议,建议中提到,“医闹”现象让全市医疗机构苦恼不已,这也是解决医患纠纷中需要重视的一个现象。
追究责任
“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医疗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管理不善、出现问题后反应迟钝、调查不力、处置不当的医疗机构要依法进行查处,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根据卫生部的要求,我市已经开展了全市范围内的医疗安全事件上报统计工作。
市卫生局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我市已经有一套针对医疗安全事故鉴定以及处理的具体方法。医疗安全事故在经过专家的鉴定之前只能被称为医疗争议,河源市医学会是我市专门为各种医疗争议提供鉴定的机构。遇到需要鉴定的医疗安全事件,医学会会组织我市副高以上的相关专家对医院以及患者家属提供的资料进行核实鉴定。在经过专家的鉴定之后,医疗争议才能被定性为是否是医疗事故。
经鉴定后是医疗事故,就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如果是医务人员技术上的错误,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暂停6 个月以上1 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如果是医护人员玩忽职守,就要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医闹”导致“不平等条约”出现
说到“医闹”,市卫生局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去年,连平县一户人家因为违反计划生育被当地的计生部门带到一家医院去做流产,当时家属已经在同意书上签字。流出来一看是个男婴,家属心疼不已,带着一帮人把医院的玻璃大门都给砸了,最后的处理结果却是不了了之。从以往处理“医闹”的结果来看,大多数情况下,职能部门一般都会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结果就导致医院与患者及其家属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医闹现象已经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医疗秩序,连平县的代表提出这样一项建议,也并不意外。”市卫生局的相关负责人说。
据统计,2009 年,连平全县 80%的医疗机构出现过病人及家属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的现象,70%的医疗机构发生过因病人对治疗结果不满意,围攻、威胁院长的情况,60%的医疗机构出现过患者及其家属在诊疗结束后拒绝出院,且不交住院费用的现象,有 3 家医疗机构发生过因病人去世,病人家属在医院摆设花圈、设置灵堂等现象。据市卫生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医闹”一直都是干扰医疗系统正常运行的一大毒瘤,而连平县又是我市“医闹”现象的一个“重灾区”。
能否建立第三方的调节机构?
一方面是要严厉追究医院医疗安全事件的责任,一方面是要维护医院的合法权益,究竟该如何科学地调整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我们希望通过建立第三方的调节机构来解决这一问题。”市卫生局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希望能够建立医疗纠纷处理机构,赋予机构准司法权威的性质。”在两会期间,连平县代表巫海森提出了一项《关于严打“医闹”,建立医疗纠纷调解机制的建议》。巫海森认为,这个医疗纠纷处理机构要能够迅速地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展开应急处理,以开导和劝说为主要处理方式,以双方和解为目的,及时地化解暴力和其他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公安部门也要严格地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对破坏医疗机构正常医疗秩序和危害医务人员生命安全和人格尊严的违法行为,给予严厉的打击。本报记者 冷春玲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