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条330米污水过江管网将通水 污水处理厂将能“吃饱”
污水过江管道工程进入最后的收尾阶段。本报记者 陈双焱 摄
本月中旬,新丰江过江污水管网将正式通水调试。两条管道共长660 米,直径各1 米,是我市头号大型过江污水管。新市区95%以上的生活污水将通过这两条过江管道进入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届时,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将不再 “闲置”,市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可达90%,达到“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5%”的创模要求。
管网潜水9米深
前天,记者在新丰江污水过江管网工程现场看到,两条管道已安卧在新丰江河道,与管道配套的文化广场泵站正在进行外墙装修及水泵安装,水泵安装完毕即可通水调试。
两条硕大的“过江龙”采用的是整管一次性沉放技术。据市环保局副调研员、市污水处理厂筹备办负责人罗思华介绍,因新丰江水位每天都在变化,施工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为确保管道顺利过江,工程队要事先在江底挖好沟槽,这也是“过江龙”的安身之地。之后要在水面上完成管道的焊接工作,并让管道“下沉”。几百米的两条管道要一起沉在预定的位置,且管、槽又不受到损坏,这一切都要经过精密的计算。罗思华说,沉放管道时,要先往管道里灌江水, “过江龙”喝了水,体重渐渐增大后便会徐徐沉入江底,躺进预先挖好的槽内。
据悉,“过江龙”卧在新丰江水下最深处达9 米,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为保证过江管一旦发生故障而新丰江水体不被污染,采用了两根压力管平行过江。两根管通过阀水压力连通,平时一用一备。一旦其中一根发生故障,可关闭进水阀,打开排空阀进行检修,而另一根则继续正常运行。
配套工程收尾
新市区污水要顺利过江,除两条过江管道外,配套的泵站也是必不可少的。据罗思华介绍,设在文化广场的泵站工程已接近尾声,土建主体工程于去年12 月20 日完工,装修与配套工程可在本月20 日前后全部完工。
据了解,泵站设备采购与安装工程总投资898 万元,目前设备全部到位,已安装完成总工程量的 50%。工程全部完成后,新市区污水将被收集经泵站提升进入新丰江过江管网,最终输送到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据悉,该泵站的日提升污水输送量可达4 万吨,整个新市区的污水均可收集,另外还预留了12 万吨的日提升能力作远期使用。
管道接污过江南
据市创模办介绍,目前我市的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仅约69% ,离创模所要求的至少 80%有较大差距。但再过20 天左右,污水处理率这一数据将会变为90%。
据悉,市区目前已建成的市污水处理厂和市城南污水处理厂,它们的日处理污水能力达11 万吨,运行情况良好。其中,市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8 万平方米,总投资1.75 亿元,采用目前国内外较为成熟先进的微孔曝气氧化沟工艺,处理规模为日处理污水8 万吨;市城南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日处理生活污水5 万吨,首期日处理3 万吨工程采用改良型 A2/O 工艺,于2009 年1 月正式投入运行。
而目前我市市区生活污水排放量约9 万吨,这说明我市市区的生活污水接纳处理能力已经大大超过了生活污水排放量。之所以一方面污水接纳处理能力大大超过污水排放量,另一方面又是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未达到创模要求,原因就是市区的生活污水管网建设滞后,特别是新市区的生活污水无法送往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大量“闲置”。记者了解到,目前市污水处理厂和市城南生活污水处理厂实际日处理7.5 万吨污水,远低于11 万吨的处理能力,处于吃不饱状态。
市创模办负责人表示,市区污水过江管网工程竣工运行后,市区两座污水处理厂平均日处理污水量达9.5 万吨,届时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可达90%。本报记者 谢素德 通讯员 罗振光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