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百姓住房难题 今年我市将新增经济适用住房826套
阅读提示:
住房保障是今年全国两会最热的议题之一。“安得广厦千万间” 这个久远的命题在今天依旧和我们休戚相关。
2009 年,我市共安排保障住房用地约16.8 万平方米,筹集资金约1.2 亿元,这两项都是历年之最。全市新增廉租住房503 套、经济适用住房767 套,解决了230 户城镇低收入家庭租赁补贴。
但是,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依旧是一场硬仗。如何打赢这场仗,圆了市民的安居梦?
在近日召开的全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工作会上,我市提出,可以考虑通过廉租房、限租房、公租房等多种手段,解决百姓住房难问题。
我市的保障性住房分配采取“两次抽签两次公示”,阳光透明。
亮点:“四个结合”优化住房资源
近日,省政府考核组对我市 2009 年住房保障工作进行了考核验收。考核组认为,我市在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上,采用了优化配置各种资源的“四个结合”,是贫困地区解决住房难问题最管用的办法。
一是解决保障性住房与土地储备相结合,去年,市本级调节了 3 万平方米、和平县调节了0.8 万平方米的储备用地,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二是与工业企业改革相结合,如紫金县通过对工业企业的改革,盘出了11.3 万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用地;三是与公产房的改造、修缮、调整相结合;四是与商业房地产的开发相结合。
短板:保障住房的“跛脚”状态
但是,2009 年,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两条腿长,两条腿短”,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一是市区与各县不平衡。去年,市区的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分配已基本到位,但是,各县进展较慢。有的县因为住地离工作地较远,建好了房无人住,至今仍空置。
此外,我市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发展不平衡。据了解,目前我市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资金来源是公积金,享受的对象局限在住房困难的公职人员,而能够真正解决困难百姓的廉租房,由于政府资金缺乏,建设数量有限。这已成为目前老百姓意见最大的问题,也是我市保障性住房必须破解的难题。
探讨:多种租住房组合进行保障
要破解这个难题,核心问题是要解决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土地和资金。盘活土地,“四个结合”的办法已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途径。但是,在资金问题上,仅依靠财政预算安排是难以满足的。对此,市政协副主席李扬达认为,有四条途径可以考虑。
首先,可以用经济适用住房这个“长板”来补廉租住房这个“短板”,盘活经济适用住房门店和使用好其利润。李扬达说,各县区都建了一批经济适用住房,而沿路的一部分经济适用房第一层都设计了门店,按规定,这些门店通过公开拍卖,回收的资金可以用于廉租住房建设;另外,经济适用住房是允许有微利的,这些利润可以用来补廉租住房的建设资金。
第二,就是利用政策杠杆,推动限租房建设。政府可以在依法的前提下给予商业房地产楼盘用地、规划、规费收取上的政策支持,以此要求商业房地产开发时配置一定比例的、政府设定最高租金的限租房,开发商是限租房的业主。这样,通过市场运作的模式,提供一批限租房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难问题。
第三,可以从政府的土地经营收益中,按国家规定的比例提取资金,建设一批公租房。另外,还可以通过提高住房补贴和廉租住房租金补贴,帮助市民圆安居梦。
计划:新增保障性住房1186套
据了解,各县区已与市政府签订了《河源市2010 年度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目标责任书》。今年,全市将新增经济适用住房826 套,新增廉租住房360 套,新增解决租赁补贴234户。
市长刘小华要求,各县区要严格按照与市政府签订的工作目标责任书,将目标责任分解落实到位,认真组织实施住房建设计划,重点落实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筹集、建设用地供应和税费减免等措施,积极争取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本报记者 蒋安春
上一篇:增设排水排污管道 力争解决33家住户多年忍受恶臭难题
下一篇:拆除违建 还绿于民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