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为让永康围重焕生机 当地青年合计成立老屋维修基金会

有虎型花纹的围龙屋在我市并不多见。

      乍眼看,这是和平乡间一座普普通通的客家围龙屋,然而它却让远在广州的东纵老战士曾辉念念不忘;如今,从这座围龙屋走出来的几个年轻人跃跃欲试,想成立修缮基金会,让老屋重新焕发生机。

      这座老屋,就是和平县彭寨镇永康村的永康围。怀着浓厚的兴趣,近日,记者来到永康村。

永康围办过夜校

      永康围建在高约20 米的小山顶上,四周皆无高山,据传是旧时曾姓村民为了逃避流寇盗匪创建的。来到永康围,进入大门往右拐,走50 米就到头了。在这50 米里,最多时曾住过7 户人家,然而这里就走出过10 个大学生。至今人们谈起这件事时仍然津津乐道,并引以为荣。

      说起围龙屋,彭寨有很多,但要说起有文化气息,就不能不说到永康围。

      目前仍在永康围居住的81 岁的曾宪哉年轻时读过书,在当地很有名气。1949 年5 月23 日和平解放前后,刚刚参加革命的曾宪哉协助曾辉、梁水娣在永康围为翻身解放的当地妇女讲课,教他们识字认字,成为当地许多女同志的老师。

具有研究价值

      走在永康围,当年在修建围龙屋时埋下的鹅卵石依旧光滑,别具特色的建筑工艺依然精巧 ……走一走那排列整齐的石阶,摸一摸那根雕满龙凤图案的木柱,看一看那一堵堵因破旧而即将倒塌的土墙,便会令你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仿佛能听到远古传来的声音。

      永康围是个防御性很强的山寨,仅有两个出口,石灰夯筑外墙,棱角牙砖叠涩出檐,四角建有碉楼,设有对外的枪孔,围内二层绕墙都留有宽一米的走道,以便于防守。在一些木梯脚下,还能看见当年使用的练功石,成了稳固木梯的垫子。以往紧张的防护气氛,已换成浓浓的生活气息,和平、安详。

      永康围原高于地面20 多米。但现在永康围周围已建起了新房子,其地势优势渐渐被掩盖。一些文化界人士考察了永康围后说,永康围可为研究明清时期的客家习俗提供有力的实物依据。

有望焕发生机

      虽历经百年,然而永康围老屋的大门犹存,虎威犹在。永康围是永康村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永康村的标志。很多从永康围走出去的人,回来后都喜欢在这里留影,想把这一段记忆留下来。

      村里的老年人,看到永康围渐渐老去,无能为力,而村里一些活跃的年轻人,想为老屋的修缮出把力。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几名回乡的青年正在合计,利用回乡团聚的机会,成立青年老屋维修基金会,把老屋修缮一番,让老围龙屋重焕生机。本报记者 张涛 文/图






上一篇:优秀毕业生迷摄影 河职院示范点添丁
下一篇:河源市民争为旱区送“春雨”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