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红军当年白天在橡胶园刈胶晚上参加抗日秘密活动
百岁老红军回忆往事,感慨万分。
4 月9 日,记者来到紫金县南岭镇探访失散老红军钟玉。初次见到老人,记者多少有点意外,眼前是一个身材中等,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太太,她和人们想象当中的女英雄形象,实在有不小的出入。
老人的耳朵比较背,需要有人在一旁大声翻译,说话的声音也不大。但很快记者就被老人的讲述所吸引,和老人一起再次走进了烽火连天的岁月。
为躲搜捕山洞藏身
1926 年,出身贫寒年仅18 岁的钟玉跟丈夫陈王送一起在家乡参加了红军。其时,由于党内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影响,大革命遭到惨重失败。1928 年2 月,国民党军队向红色苏区大举进攻。当年农历4 月和10 月,国民党军队在苏区 “古井”里先后屠杀革命干部和群众近400 多人。钟玉说,在那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有很多革命群众都被杀了,能够幸存下来的,都上山打游击去了。
上山后,她跟多数革命群众一起,藏匿在山洞里,有好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面对黑漆漆的山洞,搜山的敌军不敢贸然进洞,就站在洞口往里面放冷枪。有几次,子弹都是从她耳边飞过。
为了逼革命群众下山,国民党军队经常放火烧山。一时间,浓烟滚滚,呛得人透不过气来。次数多了,她总结出了经验。敌军一烧山,她就找个石头缝藏起来,一则人少目标小,二则浓烟可尽快排走。有些石头缝往往只能容一个人藏进去,她身上也经常被锐利的石块刮得满是伤痕。
几经辗转远渡重洋
钟玉说,在山上,最怕遇到连阴雨天气,着凉了极易生病。连阴雨天虽然敌军搜索的次数少了很多,但是生病了比较麻烦,有时只得采取刮痧的土办法来治疗,然后在额上或手脚处涂些自采的草药。山上的食物也非常短缺,她不得不常常半夜下山到农民家里找吃的,有时甚至就直接半夜跑到山地里挖蕃薯吃。
但钟玉和丈夫陈王送相互鼓励,期盼革命高潮的到来。然而,国民党军队并没有放弃对南岭革命群众的搜捕。钟玉先在苏区的后山上藏匿了一年多,后来又转移到海陆丰陆河县藏了一年多,第三年又转到梅州市躲藏。
在一次次的转移中,由于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1933 年前后,钟玉和丈夫陈王送只得辗转到南洋马来西亚谋生。在南洋,钟玉一边跟丈夫陈王送在偏远的橡胶园刈胶,一边到当地夜校上学,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
1937 年7 月7 日,卢沟桥的炮声宣告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马来西亚华侨掀起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在马来西亚共产党领导下,相继组织工人、学生、店员等各界成立“华侨抗敌后援会”。钟玉积极参加募捐、卖花等活动和抗日组织。
丈夫捐躯携子返乡
1942 年,日军侵入马来西亚,大肆屠杀被“指认”的华侨。钟玉与丈夫陈王送秘密参加了马来西亚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他们一般白天都在橡胶园里刈胶,晚上参加抗日秘密活动。在1943 年一次战斗中,陈王送不幸被俘,被日军残忍杀害。钟玉默默地掩埋丈夫的遗骨,只身带着五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坚持斗争。
1943 年底,在家婆来信催促下,钟玉带着几个孩子返回家乡南岭。
从南洋回来以后,钟玉见到了 15 年未曾谋面的父母,一时悲喜交加。说到这里,老人禁不住潸然泪下。她说,15 年里,她想得最多的是她的父母,他们,是她心中最大的牵挂。本报记者 张涛
上一篇:拓宽审计工作新思路 发挥新时期监督功能
下一篇:高考体检取消查乙肝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