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有专家指出人们慕名前来看赵佗遗址 结果看了却很失望

黄淼章认为赵佗遗址小、散、弱、不耐看。(资料图)

      21 日,在“赵佗与客家文化” 学术研讨会上,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史学院院长黄淼章提出,赵佗遗址的文化旅游价值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要大力发掘其潜力,深度开发,做大做强赵佗遗址。

问题:遗址现状小、散、弱

      黄淼章指出,赵佗遗址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秦至民国,除南朝陈时县治一度北迁外,历代龙川县治所都设于佗城,由于这里长期为县、州治所,因此,也是文物荟萃之处。虽然经过了千百年的历史沧桑,但佗城至今仍保存越王井、正相塔、点将台等近百处文物古迹。

      但是,赵佗遗址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佗城的文物古迹现在的面积都比以前小了许多,展览场地狭窄,内部功能不全,外部没有停车场;一些文物古迹被掩盖在现代建筑之中,影响了文物的景观。

      “开发赵佗遗址,龙川已喊了很多年,专家也多次论证过,但大多停留在学者专家的论著中。”黄淼章说,赵佗遗址的文化旅游价值没有被充分发掘出来,“现在,人们慕名前来龙川,想看看赵佗遗址,结果看了却很失望。”赵佗故宅遗址已失去原来的风貌;越王井原先还立有古碑刻等,现在却失去了原有的古风;而南越王庙面积狭小,缺乏文物;古佗城更难寻踪影。他指出,“小、散、弱、不耐看”是龙川文化旅游景点普遍存在的特征。

      对于龙川来说,如何保护和利用赵佗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为今天的文化旅游服务,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建议:复原赵佗故宅等遗址

      “我们要发掘潜力,深入开发,做大做强赵佗遗址,把尘封两千多年的赵佗遗址演化成为鲜活的文化旅游景点,让人看了一次还想看第二次。”黄淼章说。

      他建议,第一步,要做好龙川赵佗遗址保护和深度开发的全面规划工作,首先要对佗城的古遗址进行一次全面的普查,了解赵佗留下的遗迹,选好重点,长远规划,在保护的基础上按计划、分步骤对其进行合理开发。

      这其中,对赵佗故宅遗址的复原和开发是关键一环。赵佗故宅遗址位于佗城中山街,遗址上还保留有越王井,附近有建于清光绪年间的龙川考棚。黄淼章提出,如果有条件,应对赵佗故宅进行复原,将古碑刻放回越王井原处,恢复原有古井韵味;同时,越王井、赵佗故宅、龙川考棚要一起开发规划,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赵佗文化遗址。

      另外,黄淼章还认为,应该重修南越王庙和增加庙内的文化气息。“庙的面积太小,可观性差,进去几分钟就没东西可看了。”他建议对南越王庙进行一次大规模的重修,扩大古庙范围;同时,在南越王庙筹建一个《赵佗与龙川》的展览或在其旁边建一个博物馆,征集有关赵佗及其遗址的文物和资料;庙内还可增设一些赵佗开发南越的雕塑,增加古庙的文化气息和情趣,“一个文化史迹景点,不管其特色如何,但长期给人一种老脸孔,它的旅游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黄淼章还建议重修嶅山龙潭寺和筹建赵佗公园等。

措施:已启动改造升级工作

      记者了解到,龙川县已全面启动佗城文化旅游景区改造升级工作,正着手修复一批古建筑。按照计划,将在今年修复位于龙川商会旧址一带的古城墙,沿河边恢复原城墙外3 米宽,约30 米长的古道;修复好越王井并改造好南越王庙;今年9 月前完成龙川考棚的修复工作;今年8 月至10 月完成学宫的修缮,再现学宫明伦堂读书场景。此外,该县还拟在205 国道农民街入口处修建佗城古城门牌楼。4 月21 日,龙川考棚已完成了招投标工作,即将进入实际修缮的阶段。

                                                               本报记者 蒋安春






上一篇:受到冷空气和切变线影响 4月26日河源市又将大雨滂沱
下一篇:亚运会在广州世客会游河源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