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盼学校保安年轻化
民警在校门口守护放学的学生。本报资料图片
门口等候入校孩子安全咋办
校门何时打开引争议
每到上学时分,路过市区学校门口的市民都可以见到这样一幕:学生和家长聚集在门口等候,现场拥挤。
“ 能不能提前让孩子进校?这么多小孩子挤在外面,万一碰到不怀好意的人,怎么办?”5 月21 日中午,市民廖先生目送儿子进校门后担忧地说。
校门口等候家长表担忧
5 月21 日13 时45 分,市区某小学校门口聚集了不少孩子。学校大门紧锁着,一些孩子攀在铁门上,一些孩子则在马路上追逐打闹,或趴在旁边幼儿园的石墩上。两名保安站在大门内,看着外面。一名四年级的女生告诉记者,她和几个同学中午回家吃饭,怕上学迟到,就想尽早回学校,“下午2 时45 分上课,学校2 时 20分才开校门。”
14 时,东华路某小学,因为校门没有开,门口也聚集了不少学生。记者了解到,按照规定,该小学14时15分开门。
和廖先生一样,家长张先生送女儿到市一小门口后也未离开,他一直坐在摩托车上留意着孩子。“我们就住在文明路,孩子每次吃完饭都要早来,家里不放心她一个人上学,只能来送她。”张先生说,每次女儿提前到校,他都要等到学校开门,看着她走进校门才安心离开。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家长,大多人都表示,学生在校门外等候增加了不安全因素,希望学校能够提前开校门。
校门何时开各方有说法
日前,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防止发生校园及周边恶性案件的紧急通知》,其中规定: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上学期间,要组织教师迅速将学生安排进校内,坚决防止学生在校门口排队等候入校等现象发生。
“校门为什么不能提前开?学生进了校门,家长放了心,学校也不用担心学生们聚集在校门口滋事。”廖先生的话,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家长的心声。
但是,校方对开门时间也有自己的考虑。市二小校长曾丽珊说:“我们没有老师住校,如果不规定开门时间,学生们到了学校后就没人看顾,那么,他们的安全怎么来保障?”市一小副校长肖春花则表示,提前开校门,还会给社会上的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我们已经多次和学生家长沟通,希望家长不要提前送孩子上学,最好是准点到校,注意安全。” 东升小学校长吴铭艺说。
对于家长和学校的这些分歧,有网友认为,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一切工作和考虑都应该围绕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展开。“学校可以采取一些人性化措施,如中午安排留守老师,让早来的学生进校内开展一些互动性的活动等。同时,学校要加强和家长的沟通,探讨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不能简单地将学生拒之门外。”
部门提建议可灵活处理
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教育部门对各个学校的开门时间并无具体规定,一般由各学校自己掌握。但是,“学校应该灵活处理开校门的时间,如果有学生早到了,可以让他们进入校园,不要在校外等候。”该局某负责人表示。
事实上,市区部分学校对何时开校门已经进行了较灵活地处理。昨日上午7 时许,记者在市三小门口看到,早到的学生都可以从校门旁的一个小门入内,该校校长叶凤良表示,让学生们能随时入校,是“对学生安全负责的一项制度”。
市区大多学校保安年龄偏大,引家长担忧
家长盼学校保安年轻化
“那个门卫年龄很大了,当然有点担心。”5 月24 日上午,市民谢先生站在市一小门口,目送自己的女儿走进校门,才放心离开。他说,每天他都会来接送孩子上、下学,因为看守校门的两个保安年龄偏大,让他难以安心。
记者在市一小门口看到,看守校门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爷,一旦发生校内紧急情况,他能否快速有效地制服歹徒,确实让人担忧。家长们认为,学校校门是守护孩子安全的第一道“守护伞”,应该配备最强有力的安保力量,希望各学校能多聘请一些年轻力壮,专业素质好的安保人员。
保安年龄过大
自从近期国内发生了几起校园安全事件后,谢先生就对学校的安保力量格外关注,看到市一小升级了校内安保力量,校门口还多了几名巡警执勤,他很是高兴,但是,两名守门的老大爷却引起了他的担忧:“他们虽然穿着保安制服,但是明显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年龄又很大了,如果遇到突发事件,能不能处理好?”
家长们反映,一些小学、幼儿园的门卫因为年龄偏大,平时也只负责看校门、接电话、给来访人员登记等,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了保安,“有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能力如何?”这些都让他们心怀疑虑。
据市一小副校长肖春花介绍,该校看守校门的两名保安是退休工人,都有60 多岁了。“据我了解,市区绝大部分的学校,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保安员都是上了一定年纪的老阿伯。”她说。
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我市学校、幼儿园的门卫力量严重不足,大多数学校只请了1 到2 名保安,有些偏远的农村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甚至连保安人员都没有配置。而且,这些安保人员年龄偏大、素质偏低。大多数学校的保安都超过了45 岁,身体素质不够好,甚至有的是聘请离退休人员看守校门。“这些人对学校、幼儿园的大门把不住、把不严,对突发事件无法应对。”市教育局有关人员说。
经费不足聘人难
家长们希望学校、幼儿园多配备一些年轻力壮,经过正规培训的安保人员。但是,受经费所限,校方多称“请不起”。市三小位于市区新风路,校门前人、车流量较大,该校聘请了两名复员军人担任保安。据校长叶凤良介绍,不含社保,他们每人的月工资约1500元。
那么,如果要聘请专业保安公司里的保安员,一个月需要多少经费呢?肖春花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专业保安的工资是1600 元到1800 元,此外还需包吃包住,再加上三班倒最少要聘请四个人,一个月就要支付8000 多元工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都实行一费制,办公经费不足,学校承担不起这么大的一笔费用。”肖春花说。
一些学校的负责人表示,校园安全不但是学校的头等大事,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所以“新增的安保费用该不该由学校全部承担” 还值得商榷,希望上级部门能安排相关经费。
保安应统一调配
“学校门口有巡防队员,学校门卫室有专职保安,配备防护装置。校园里有保安巡逻,每隔一小时巡逻一次。”在谈到理想的校园安全模式时,不少家长提出这样的想法。为了尽可能地满足上述要求,市一小、市二小等一些学校加强了巡防力量,让学校老师兼职保安,在上、下学期间在学校周边警戒。
但是,这只是应急之法,难成长久之计。对此,肖春花说,有关部门如果能够统一配备学校保安员以及防范的器械,就能更有效地保障师生们的人身安全,“如果保安公司统一配备保安的话,一是年轻力壮,二是经过专业培训,肯定对校园的保护防范能起到比较好的作用。”
据了解,市教育局提出建议,各级政府应责成公安部门对校园安保人员进行统一调配、培训和管理。
幼儿园 实施接送卡制度
为加强校园安全,市区创新幼儿园、财贸幼儿园等都实行了接送卡制度。
市财贸幼儿园园长颜佳仙表示,校园安全最重要的是把好接送关。据了解,该幼儿园在开学时,为每个小朋友都制作了一张接送卡,并由园长在接送卡上面亲笔签名。在接送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凭卡才能够入园接小孩,中途该园不开门。如果有特殊情况要接小孩的,老师一定要亲自送到大门口。如果没有带卡的一定要确认是他的父母或者亲属,然后让其签名登记并留下身份证号码。
与市区小学相比,幼儿园里很多小朋友都是全托型,中午并不回家,上放学拥挤情况稍好。不过,一些幼儿园未雨绸缪,加强了上下学的安保措施。据了解,市直属机关幼儿园针对少数家长需提早送小朋友上学,安排有老师接待入园,离园时也安排有保安和教师值勤。
小学 设立“护校队”
“学校建立了‘护校队’,上学、放学期间有七个教职工在校门口值勤。虽然小学里面,男教师非常少,但我们安排每天都必须有男性到岗。”昨日,市一小副校长肖春花向记者介绍说。
昨日11 时40 分,正值放学时分,记者来到东升小学,学生正有序地走出校门,校门口有一位治安协管员正在值勤,门口还有四位青年教师和两名保安。据了解,东升小学设立了 “安全员”,每天上放学时,5 名值班教师提前 10 分钟到场,站在校门外值勤察看,关注校门口的安全。
公安部门 警、校、村联动
记者了解到,除了学校加强了安保力量外,市区公安机关、当地村(居)委会都采取了一些有效举措,形成警、校、村(居)联动机制,共同维护校园安全。
日前,接送孩子的家长们惊奇发现,市区中小学校、幼儿园门口或附近,有民警或治安巡防队员的身影,守护着上放学的学生们。市公安机关表示,在学生上学、放学等重点时段,将做到校门口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派出所民警、巡(特)警,要加强对校园及周边的治安巡逻,特别是在上学、放学等重点时段和校园周边治安情况复杂的重点部位,派出警力武装巡逻,加大巡逻力度;另外,对于治安情况复杂的学校,应设置警务室,或依托学校门卫室设立治安执勤点、治安岗亭,及时处置学校及周边发生的各种治安问题;同时,市区各派出所指定一名民警负责挂点一间学校,进一步做好公安民警担任法制副校长和辅导员的工作,各挂钩联系民警要给学生上好一堂法制和交通、消防安全、自我保护的教育课。
此外,市区一些学校也密切与所属村(居)委会的联系,共同出力维护校园安全。源城区东升小学隶属东埔太阳升村,近期该小学与当地村委会进行沟通,村巡防队队员加强维护学校周边治安秩序,确保学校师生安全。
市教育局 校园安全需日报
从5 月4 日起,我市教育系统开始实行学校安全日报制度。
近日,市教育局要求学校及有关部门要对各种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要加强学校保安人员的保安意识,完善制度,强化责任,对个别保安意识淡薄的人员进行调整;同时做好技防,要求各校想办法安装监控设施,配备必要的器械;要加强学校领导、老师、保安人员值班巡逻;在安全防范上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配合;此外,根据上级的要求,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要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本报记者 蒋安春 黄丹
更多信息详见河源民生论坛:http://bbs.hynews.org/viewthread.php?tid=49988&extra=page%3D3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