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风情“爬”上高喷观赏台
整个浮雕最高处4.8 米,总面积约250 平方米。
近日,市区沿江路高喷观赏台下搭起架子,一些工人在台下的墙体上涂了厚厚一层红泥,引起不少市民的好奇。记者昨日获悉,为迎接世客会,我市计划在该墙体上建造一面艺术浮雕壁画,向游客展现河源的客家民俗民风。该项目6 月1日正式启动,计划9月底完工。
集中展现客家风情
沿江路的高喷观赏台,是观赏高喷的最佳地点,每天晚上都会吸引大量游人逗留。但是,面向新丰江水道的墙体一直没有艺术雕刻,让不少市民和游客感到遗憾。事实上,在观赏台建设之初,市规划部门就对该墙体的艺术加工进行了一些设想,但墙体上该雕刻什么才能集中展现我市的城市形象,一直未有定论。
去年3 月,市长刘小华在有关调研活动中提出,可以用浮雕壁画的形式,通过创意设计,展现河源地区富有特色的客家风土人情,反映客家人历史的源远流长,形成一个城市浮雕壁画文化景观点。
为此,市委宣传部组织省内外多名艺术家对浮雕的内容进行设计。经评定,河源籍艺术家、深圳美协主席骆文冠创作的《客家古邑风华》最终夺标。
宽52米的艺术画卷
《客家古邑风华》浮雕安置在高喷观赏台的护墙上,它的上方是观景平台,下方是亲水步道长廊,面向新丰江水道。整个浮雕以东西两边台阶为界,全长约52 米,呈倒梯形,最高处4.8 米,总面积约 250平方米。
整个浮雕以描绘客家真实生活为主题,选择河源最具特色的民间风俗情节作为题材,如婚嫁、舞龙舞狮、磨豆腐、编织、榨茶油、晒柿饼、采板栗、采茶等,并将这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活动,用客家地区人们熟悉的生活环境(大榕树下、房前屋后、田野上、山坡地、河岸边等),用浪漫的的艺术手法,将这些不同时空、情节独立的生活画面统一在作品上,形成一幅多层次、多场景的客家民俗风情画。据了解,浮雕共展现了17 种生活情节,各种活动人物113人。
计划国庆前完工
昨日,记者在项目建设现场看到,工人们已经在弧形的墙面上涂抹了一层红泥,正在制作浮雕的泥稿。据该项目有关负责人马少亮介绍,泥稿完成后,将在现场进行原模制作,“我们要打两次模,一次是在泥稿的基础上打一个石膏模,再利用石膏模制作玻璃钢模,然后在场外按照一比一的比例,进行石料制作和雕刻。”马少亮说,项目选材是花岗岩麻石,这种石材是广州五羊雕塑的用材,坚固耐看,整个浮雕雕刻的厚度为7 至30 公分,将采用整体拼接的方式安装,预计会使用200多块花岗岩。
此外,鉴于特殊的环境和墙体的弧形,观众只能在长廊的有限距离内欣赏作品,所以,浮雕不做大块面的铺设,以避免产生视觉压抑和瞎子摸象的感觉,而采取轻松、线条流畅、疏朗有致的布局设置,让观众从每个视角上都能欣赏作品的精彩刻画。
据了解,整个制作预计需4 个月,9 月初则开始进行现场浮雕安装,争取在国庆前完工。“国庆是旅游高峰,我们希望更多来河源旅游的人能看到这个作品,并向即将召开的世客会献礼。”马少亮说。本报记者 蒋安春 张安定
上一篇:完善非遗资料库 申报文化保护区
下一篇:莫让天桥成摆设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