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河源市将新增保障性住房1186套 让更多寒士欢颜
核心提示:
“可居、逸居、康居、安居”是创建宜居城乡的指标之一,如何让百姓能够可居,从而实现可居后的逸居、康居、安居,我市进行着从未懈怠的努力。
近年来,我市通过建立最低收入家庭租住廉租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房等多元化住房供应保障体系,使一大批中低收入家庭“居有其所”。
保障房建设加快推进
位于源城区东埔镇群丰村的经适房是我市为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而建设的。6月11日,市民骆先生来到这里,准备着手房子装修事宜。幸运的他在今年1月的经适房现场抽签活动中中签,从而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套住房。骆先生告诉记者,房子装修如果顺利的话最迟年底就可以住新房了。
当然,骆先生只是享受了惠民政策的其中一员。市解决住房困难办公室副主任叶国树告诉记者,在群丰村经适房之前,我市还在金安小区、文景小区、丁香居、和福花园等住宅小区建设了一批解困房,解决了一批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今年,我市将新增保障性住房1186套,其中经适房826套,廉租房360套。”叶国树介绍说,目前,在东城西片区文昌路以西、规划C路以南的经适房工程正在推进。市直和各县区的廉租房建设也在快速推进。
加大住房保障力度
今后几年,市、县(区)每年都将建设一批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并逐年加大建设力度,强势推进。廉租住房保障对象也将从最低收入家庭扩大到低收入家庭,实现应保尽保的目标。
叶国树告诉记者,为让更多的住房困难户都能居有其所,解困办将落实好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货币补贴制度、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和廉租住房制度,“四轮驱动,齐头并进”,切实加大住房保障工作力度,帮助更多中低收入家庭通过住房公积金贷款解决自住住房问题。
本报记者 谢素德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