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刘墉在河源接受采访时提及美国人用鸡舍给孩子做教室

      22、23 两日,台湾著名画家、作家刘墉在市会议中心作了《新时代新新人类的教育》、《在生命中追寻的爱》两场亲子教育主题讲座,和广大家长、师生分享经验。讲座结束后,刘墉接受了我市多家媒体的联合采访,就学校、家庭教育等诸多问题进行了自己的解读。

观点一  给孩子艰苦的学习环境

      记者:现在,很多孩子没有吃过苦,心理比较脆弱,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该怎样引导他们?

      刘墉:在台湾,这类孩子被称作“草莓族”,意思是外表漂亮,但内心脆弱。所以,有些家长会故意找些非常苦的环境,让自己的孩子去体验一下。但是,在以前,生活比较艰苦,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还一定要让孩子去受冻、受饿吗?

      在美国,他们的方法是一边给人优越的生活环境,一边给人艰苦的学习环境。比如,到那里学习音乐,他们用别人的鸡舍来做教室,学员从早上起来练琴,门关着,只要里面没有琴音,就有人去敲门,非常苦。你要学习知识,就要做这样的投入,但是我平白无故地让你到泥巴里去打滚,去受累,在现在的时代,没有必要。所以我主张:父母要给孩子艰苦的学习环境,也要给他们优越的生活环境。

观点二  孩子不是父母的拥有物

      记者:父母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刘墉:我觉得,父母扮演的是一个“辅导者”的角色,但不是一个 “拥有者”的角色。今天有太多的父母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所有物,喜欢犯一个毛病,他付出,就不断地和孩子计较:你看,我给了你多少,你要怎样。其实情到深处无怨尤,爱付出就好了,不需要多说。

观点三  要把真实的世界呈现给孩子

      记者:您觉得,学校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什么?

      刘墉:学校教育是作为孩子从家庭到社会,从幼年到成年中间的一座桥梁。应该让孩子通过学校,能更融入这个社会。但是,现在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不是很衔接,学校教给孩子的价值观,对孩子进入社会后的价值观不见得有正面影响。学校教育应该呈现给孩子的是:他所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真实的世界。我们以冷冷的眼看世界,我们要像记者一样,告诉观众事实,让读者自己去想,去判断。父母和师长不是圣人,我们都是平凡人!

观点四  “同理心”让我们学会宽容

      记者:在教育孩子上,您很提倡“换位思考”这种方法。

      刘墉:是的。“换位思考”也就是“同理心”,人如果有“同理心”,很多事情我们就能宽容。如果你很痛恨某个人,那你就要想想,如果你在他的位置上,会不会这样呢?就像我们看一些历史人物,痛恨他们的奸诈狠毒,但如果换作我们在那个家庭里,同样的位置,我们会不会做同样的事呢?所以,很多事情如果能够用“同理心”思考,我们的人生会变得比较宽阔,比较快乐。

观点五  适应社会从家庭、学校开始

      记者:很多年轻人初入社会时,总感觉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那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适应这个社会呢?

      刘墉:你得自己想办法去适应,去调整。但是,如果有一天,你做家长,做老师,就要想办法让孩子在家庭、在学校就能慢慢地适应外面的社会。本报记者 蒋安春






上一篇:今明两天我市又将有大雨到暴雨大家出行可要注意安全
下一篇: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城乡发展 ——访东源县人民政府县长蓝岸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