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我市召开畅谈客家文化发展
本报讯(记者 蒋安春)前昨两日,粤东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我市举行。来自广东、香港、台湾、美国、日本等地区和国家的30 多名学者与会,就客家文化产业发展、客家建筑与文化遗产保护等问题广泛交流了意见。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善平在致词中希望学者们能多了解、研究、宣传河源。他说,河源是历史悠久、极具发展前景的纯客家地区,为了展示河源客家文化、客家精神的魅力,我市已成功申办第 23 届世客会,届时将举办国际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因此这次的学术研讨会是我市迎接世客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希望学者们能多了解河源,进一步弘扬河源的客家文化。
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院长房学嘉指出,河源悠久的历史,丰富多彩的原生态客家文化,为历史人类学界提供了理想的研究场,是客家文化研究的一块宝地。河源的文化建设以打造“客家古邑·万绿河源”为目标,旨在弘扬客家文化的定位是准确的,开展河源大龙川客家文化的研究,对于加速“文化兴市”极具意义。
研讨会由市委宣传部主办。在两天的会期里,学者们共同分享了客家学最新领域的研究成果、学术经验和真知灼见,并到龙川县佗城镇参观考察。
市委书记陈建华在会前与学者们进行了交流。
打造“中国客家菜之乡”
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讲师冷剑波建议我市深度挖掘以“东江客家”为特色的饮食文化资源。
他建议,我市应挖掘、整理和研究自身的客家饮食文化,可以建立全国第一家“客家饮食文化博物馆”,对其进行保护、宣传;可以在市内知名景点设立饮食文化基地,大力发展 “客家农家乐”,打造“河源客家美食游”品牌;建设客家小吃一条街,并定期举办饮食文化节等;此外,我市可实施文化战略,突出“东江客家”特色,打造“中国客家菜之乡”。
建设文化产业示范园
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的研究生陈汉元建议,我市应将文化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培育,以城市品牌管理为中心,合理布局文化产业带;在建设城市品牌时,可以注册“客家古邑·万绿河源”的品牌标识,并将佗城镇打造成一个“客家古邑”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该园区可在不改变古城原貌的基础上,进行部分古城景观的修复,打造赵佗历史文化生态博物馆。此外还可通过建设具有本土文化的影视生产基地,带动酒店、文化旅游、动漫游戏制作等产业发展。
打造“灯俗经济”
原市老干局副局长吴娟容说,要让忠信花灯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并存发展,既要培育 “灯俗文化”,又要打造“灯俗经济”。
议,忠信花灯要转变用途,应广泛应用于节庆活动、旅游观光、装饰观赏等,走出祠堂,进入千家万户;要转变品种,创新更多的喜庆灯、生日灯、装饰灯等,在外观上可以向巨型灯、精品灯发展,在使用上向壁灯、座灯、手提灯发展;要转变制作方式,向精细和流水线生产方式转变,努力打造“名灯”,大力研发惹人喜爱的便携带式花灯。本报记者 蒋安春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