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网友建议我市为客家酿豆腐和客家盐焗鸡申报“非遗”

酿豆腐是深受大家喜爱的一道客家美食。

      本报讯(记者 蒋安春)7 月5 日,网友“揭爱南”在公仆信箱中发文,建议我市借举办第23 届世客会的契机,把“客家酿豆腐”和 “客家盐焗鸡”申报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记者昨日从市文化部门了解到,这两个项目传承谱系不清,在申报“非遗”项目上有困难。

是客家文化的“DNA”

      “揭爱南”认为,“客家酿豆腐” 和“客家盐焗鸡”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有三个理由:首先,它们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传说其制作工艺至少有几百年历史,且世代相传,经久不衰;其次,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这两样美食扎根于河源本土,是河源客家历史文化的 “DNA”(即遗传微粒),在海内外客家地区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再次,它们也面临消失的危险。“揭爱南” 指出,社会变革导致目前河源没有粗粒盐出售,只好用粉盐制作“盐焗鸡”,导致质量下降;而且,由于缺乏制作人才,“客家酿豆腐”不但质量差,而且把原来的“三角形”变成了现在的“四方形”,产品不伦不类,原产品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渐渐消失;此外,它们都缺乏制作标准和保护措施,经营者经常把“油炸鸡”作为“盐焗鸡”出售,使消费者逐渐失去了兴趣。

      “揭爱南”认为,“客家酿豆腐” 和“客家盐焗鸡”如果能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其产品就能更好地受到法律保护,免受“山寨版”的冲击;而且,有了国家级的“非遗”品牌,就能吸引更多游客来河源观光旅游;此外,可把这两个“非遗”品牌,采用现代化手段做大做强,使产品走出河源,走向世界。

传承谱系不清

      “揭爱南”认为,这两样美食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是具有可行性的,因为根据国务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代表作的具体评审标准》第三条,“扎根于相关社区的文化传统,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可申报评审。“客家酿豆腐”和“客家盐焗鸡” 符合此条评审标准。“揭爱南”说, “银川斗鸡”、“陕西秧歌”、“富春茶制作技艺”,都能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客家酿豆腐”和“客家盐焗鸡”,不论历史年限还是影响力等方面,应不会差于这些项目。

      市委书记陈建华在回复中则认为:“作为本地区的非遗是完全可以的。”

      但是,记者昨日从市文广新局了解到,“客家酿豆腐”和“客家盐焗鸡”即使要申报成市级“非遗”项目,也尚存在困难。该局副调研员张冠初说,申报“非遗”项目的一个重要条件是:项目有传承人,且传承谱系明晰。“传承谱系是记录项目的产生、传承脉络的可靠资料,省级‘非遗’项目要求其传承年限是100 年或以上,市级是60 至80 年。”张冠初说,目前,该局还没有收集到这两个项目的具有较长历史、传承脉络清晰的谱系。

      据了解,我市已公布了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56 项,其中,客家娘酒、龙川牛筋糕、紫金竹壳茶、康禾贡茶的制作工艺都名列其中,它们都是具有河源本土特色的产品。张冠初希望有人能提供出“客家酿豆腐”和“客家盐焗鸡”的传承谱系,为将它们申报成 “非遗”项目扫清障碍。

 更多信息详见河源民生论坛:  http://bbs.hynews.org/viewthread.php?tid=53028&highlight=%B6%B9%B8%AF






上一篇:龙川县增设居委会 管辖区范围有调整
下一篇:社会和非公经济组织 党组书记培训班开班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