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河源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善平:自觉当好客家古邑文化的守望者

   编者按   市委、市政府最近正式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客家古邑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文见本报11月13日7版),对我市文化建设作出重大部署,明确提出了建设文化河源的战略目标。本报记者就如何贯彻落实《意见》,推进客家古邑文化建设采访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善平。

 

吹响建设文化河源号角

    记者:市委、市政府近日正式出台《意见》,您认为,这将给河源的文化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吴善平:《意见》出台是河源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推动文化崛起、促进科学发展的决心,吹响了我市建设文化河源的号角。《意见》着眼于打造客家古邑文化,明确了推进客家古邑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和主要措施,是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引。市委、市政府出台《意见》,目的在于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抓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上下各方投身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当好客家古邑文化的守望者,大力提升我市文化软实力,促进我市科学发展。

地区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竞争

    记者:我们习惯把文化称为是一种“软实力”,在您看来,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到底能起什么作用?
    吴善平: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对经济、社会的渗透越来越明显,其带动作用也越来越强大。首先,文化提升竞争力。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的竞争。其次,文化形成凝聚力。文化能使人们的心团结在一起,力量凝聚在一起,为一个共同目标而不懈奋斗。近年来,我市通过挖掘“两地文化”,打造“客家古邑·万绿河源”城市名片,进一步增强了河源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激发了河源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第三,文化激发创造力。文化的创新能带动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可以使蕴藏在人民群众中无穷无尽的创造力迸发出来,从而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社会文明进程。第四,文化促进生产力。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越来越成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更加需要通过推进文化建设,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客家古邑文化内涵丰富

    记者:近几年来,全国各地都十分重视文化建设,都在发掘地方的特色文化,您认为,我市打造客家古邑文化品牌有哪些禀赋特质?

    吴善平:河源是客家古邑,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特质明显。一是有厚重的历史。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赵佗率大军平定岭南,在龙川设县而治,龙川是广东最早立县的四个古县之一。客家文化自赵佗大军从中原南下便开始在这里萌芽,至今已有2223年历史,并得到蕴育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客家古邑文化。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孕育了翰林学士韦昌明、“槎水之魁”李焘、传承“公生明,廉生威”的颜氏三代、现代著名文学评论家萧殷、中国人民审计制度奠基者阮啸仙、中国首席大法官肖扬等大批杰出英才,留下了韩愈、李商隐、苏辙、文天祥、王阳明、屈大均等许多文化名人为官、游历的足迹。二是有丰富的遗存。留下了越王庙、越王井、唐代正相塔、南宋龟峰塔、清代考棚等文物遗迹,以及众多的客家古村落、古建筑,保存有紫金花朝戏、忠信花灯、客家山歌、龙川杂技、和平采茶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是有鲜明的特色。河源是一个纯客家地区,反映客家文化的民居、礼教、歌舞、美食、方言、风俗,都很有特色。四是有独特的地位。岭南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成为华夏文化的奇葩。“广东之文始尉佗”,河源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策源地之一。

把潜在优势转化成现实优势

    记者:大家都感受到,市委市政府对文化建设日益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文化建设,请您谈谈我市近几年客家古邑文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和存在的薄弱环节?

    吴善平: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亮出了“客家古邑·万绿河源”城市名片,提出了“两地文化”定位,明确了建设文化河源的目标要求,致力打造客家古邑文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文化活动日益活跃。成功举办了中国首届客家文化节、“粤东客家地域社会与文化学术研讨会”,开展了客家古邑文化行大型系列报道活动,成立了“客家古邑文化研讨会”,编撰《客家古邑文化丛书》,创办《客家古邑》电子杂志,拍摄系列电视片《天下客家》,创作了一批反映地方特色的书法、美术、摄影、歌曲、舞蹈等作品。二是文化遗存保护全面展开。组织实施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公布了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一批古民居、革命旧(遗)址等文化遗存进行了修缮。三是文化设施加快建设。建成了市群艺馆和市广播电视中心大楼,正在推进市恐龙博物馆建设,正在抓紧启动客家文化公园、东江文化公园、恐龙文化公园的规划建设。四是文化特色不断彰显。通过挖掘宣传我市文化中的独特因素,“两地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客家古邑·万绿河源”名片不断打响,河源城市文化个性逐步显现出来。当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市文化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一是文化自觉意识不强。一些干部还存在重经济轻文化、先经济后文化、文化建设与发展关系不大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钱紧了不要”的现象。二是文化建设资金紧缺。无论是文化人才培养、文艺创作、文化遗存保护等文化活动,还是文化设施建设都面临资金困难。三是文化遗存亟需保护。河源的文化遗存十分丰富,但有些文物古迹年久失修,有些缺乏必要的保护而被偷盗,有些没有记录已被遗忘;特别是一些很有保护研究利用价值的客家古民居,有的因得不到及时保护修缮而损毁,有的人为拆掉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形势也很严峻,大多数项目的传承人年事已高,有的处于曲终人散的边沿。四是文化设施有待完善。市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还不能满足群众需要,乡镇文化站发展困难。五是文化人才不足。特别是文艺创作、文化研究、文物保护等专业人才都相当缺乏。六是文化资源开发滞后。无论是旅游开发、城市建设,还是文化产业发展,都还没有充分挖掘、开发、利用我市特色文化资源,潜在的人文优势没有转化成现实优势。

文化遗存是根源,文化人才是根本,文化设施是根基

    记者:《意见》对我市推进客家古邑文化建设作了全面部署,要落实好这些部署要求,关键要抓哪些方面的工作?

    吴善平:市委书记陈建华对文化建设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提出了“文化遗存是根源,文化人才是根本,文化设施是根基”的文化建设理念。要落实好《意见》精神,推进文化建设,就是要贯彻好这一理念,紧紧抓住文化遗存、文化人才、文化设施这三个关键来做文章、求突破:一是抓好文化遗存的保护利用。文化遗存是文化的根源,是历史沉淀的印记,文化遗存的丢失就是文化的丢失。一个文化底蕴深厚、文化特色鲜明的城市,就是因为有保护完好、充分利用的文化遗存。《意见》针对我市文化遗存现状,提出了要建设修缮保护一批文物古迹、一批历史名人纪念场馆、一批革命历史纪念场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批古民居古村落,专门列出了亟需保护修缮建设的文化遗存项目。对文化遗存项目,必须抓紧抢救,切实保护,把“根”留住。要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在充分保护的前提下,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科学利用文化遗存,充分发挥文化遗存在历史研究、科学研究、发展旅游、思想教育等方面的作用,把文化资源转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二是抓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文化建设的根本。没有人才,文化河源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必须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有重点地培养文化专业人才、优秀人才和文化带头人,着力提高文化人才整体素质,为文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三是抓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基础。市里正在抓紧推进客家文化公园、东江文化公园、恐龙文化公园的规划建设,加快推进河源恐龙博物馆和河源市图书馆新馆建设。要建设和完善县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大力加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户外文化广场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基层文化设施作用。

文化建设要常抓不懈

    记者:推进客家古邑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您认为推进客家古邑文化建设重点要解决哪些问题?

    吴善平:文化建设,是系统工程、长期工程、艰巨工程,任重道远,必须同心协力,花大力气,坚持不懈地推进,才能取得成效。

    首先,要解决好认识问题。各级各部门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当好客家古邑文化的守望者,把文化建设纳入科学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一同部署,一同推进。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支持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形成推进客家古邑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其次,要解决好资金问题。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开展、文化人才培养、文化精品打造等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要建立和完善文化发展基金筹集使用制度,确保文化发展基金不断增加。要用足用好中央省有关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争取专项资金、扶持资金和奖励资金;鼓励民间组织和社会资本通过捐赠、赞助、投资、合资等多种形式参与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第三,要解决好机制问题。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管理服务、党委宣传部门协调指导、行政主管部门具体实施、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机制。要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建立健全责任到位、推进有力、任务落实的长效工作机制。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激发文化发展活力。

                                                                                          据新华网






上一篇:河源市委书记陈建华:保护文化遗产 实现文化崛起
下一篇:河源军分区官兵昨天在老城龙尾坝社区清理乱堆放花盆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