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映坦途坦途倚江行 6公里滨江大道坐拥绿色人文
珠河桥新桥主体已经基本完工,桥梁正在合龙。本报记者 谭兴孚 摄
“以后去上班应该不会堵在桥上,而且这里的环境越来越宜居了。”2009 年底,经过数月的考察比较,市民吴纷最终在老城东堤路一小区买下一套房。如今,她越来越满意自己的选择。
吴纷的满意在于,她的新家恰好比邻正在修建中的滨江大道。这条可看江的大道,不仅是城市主干道,缓解了城区交通压力,它也是东江边上新添的一条景观大道,古树石山映衬江水名塔,坐拥绿色人文。
珠河大桥变脸
近年来,随着市区人流车流等急剧增加,珠河桥通行能力低、通行速度慢等问题日益突出,不少市民都曾有过驾车被堵在桥上的经历。
吴纷就曾深受其苦。原本家住湖滨路的她在建设大道一家公司上班,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珠河桥,这次买房,她原本犹豫要不要把家安在老城区,直到获悉珠河桥要加宽,才算吃下定心丸。
珠河桥改造是滨江大道工程中的一个标段。按照规划,珠河桥上游加宽部分完工后,桥全宽将由原来的19.6 米增至约37 米,中间以一条绿化带分隔,双向6 个机动车道,届时将实现珠河桥的分方向行驶,人车流将更加通畅,不再出现“梗塞”现象。
记者了解到,滨江大道首期工程南起桂山迎客大道路口、北至珠河桥,总长度约6 公里,道路宽32 至52 米,主车道为双向六车道,首期工程总投资约5.1 亿元。它对缓解老城区的交通压力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据介绍,目前滨江大道约完成总工程量的75%,预计今年11 月可完工。
古树石山点睛
作为一条景观大道,滨江大道不仅毗邻河源八景之首的龟峰塔,更有百年古树与天然石山为其“画龙点睛”。在绿色与人文方面,这条可看江的大道优势非常明显。
吴纷也相中了这一点,她告诉记者,茶余饭后散步江边,目光不时被一株株苍劲古朴的大树深深吸引,这种生活想想就很惬意。
事实上,早在动工前,东堤路沿线十几棵古树的命运就引起了不少市民的关注。这些树大多为榕树和椑树,树龄皆有百年以上,其中一棵“国家二级古树”细叶榕的树龄已有300 年。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市民担心这些大树被移走还能顺利存活吗?
这一问题引起了市委书记陈建华的重视。去年10 月下旬,在工程施工现场,陈建华向施工单位转达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市规划建设局有关负责人则表示,整个施工路段共有16 棵大树、古树,已经全部做了保护。
现在,在古树集中的路段,将专门修建一条宽6 至9.2 米,长380 米左右的绿化带,用来保护这些古树。“为了保护这些古树,算起来工程造价起码多花了600 多万元。” 有关负责人透露。
而在施工过程中,双下路附近江边,一座横在路中间的石山引起了项目部门的注意。按照规划,这座石山应该炸掉,可山石造型奇特,有着自然天成的意趣,有人灵机一动:何不保留石山,让其为景观大道增添一景?这一提议得以实施,大道向江边挪出15 米,而石山也将使滨江大道上的景致更独特。
本报记者 黄丹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