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开设“普高”工程“快速通道”4年1.2亿投入学校建设

完善的校园硬件设施建设为和平“普高”打牢基

      2007 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下称“普高”)列入“十项惠民工程”,我市高中阶段教育走上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为我市提前一年“普高”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全面展示河源“普高” 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为迎接省对我市“普高”工作督导验收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本报今起推出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进教育强市建设”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硬件让和平“普高”“凹地崛起”

      8 月,是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的冲刺阶段。和平中学,一所百年老校,此时正是一个“大工地”。校长廖观钦告诉记者,按照县委县政府 “普高”工作规划,和平中学是“普高”主阵地,所以校园建设迅速。近几年来,学校不仅扩建了教学楼、学生公寓、行政教研楼,运动场、校门等配套设施也都在完善,校园新增面积达4.01万平方米。

      和平县县长王再华透露,和平中学的硬件设施建设只是全县“普高”投入的一部分,2007 年以来,该县在财力较为薄弱的情况下, “普高”工程也已经投入1.2 亿元。舍得花这么多钱的原因不言而喻:抓“普高”,首先就要把硬件这个基础打牢。

高中优质学位占七成

      在大投入抓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近几年来,和平县也不断提高高中教育质量,推动高中教育优化发展。据该县教育局局长黄伟平介绍,目前该县优质高中学位达 7500 多个,占全县普通高中学位的七成多,基本可以满足群众对优质高中学位的需求。

      据悉,为推进高中教育的优化发展,和平县投资兴建了福和高级中学,由此形成一县两所优质高中并驾齐驱的新格局。为充分发掘两所优质高中的优势,该县在师资、设施、设备、招生、管理等方面实行同一标准,努力构建一个公平的竞争平台,使两所学校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实现双赢的局面。

      2010 年,和平县高考上本科线965 人,每万人口上线20 人,五年内翻了一番;上专科线以上 2331 人,每万人口上线48.5 人,五年内增长五成多。与此同时,在两所优质高中相互竞争的带动和影响下,该县阳明中学主动放弃同类教育竞争,进而向体艺类特色教育方向发展并逐步形成品牌,由此,和平县摆脱了市内县区中后无追兵的落后形象,并一跃成为县区基础教育发展的领跑者。

为“普高”工程开绿灯

      行动早、投入大、进展快、效果好,这是和平县对“普高”工作总的概括。县委书记詹宇扬在接受采访时说,该县全力实施 “教育强县”战略,切实将“普高” 工作作为全县的中心工作、重中之重来抓。在市委五届三次全会提出要5 年“普高”的发展目标后不久,该县便制定了“普高”规划,当年即按计划推进“普高”扩建扩招工程。2007 年以来,和平县新增高中阶段学位4000 多个,目前学位已达1.2万个。

      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和平县开设了“普高”“快速通道”和 “绿色通道”。凡是“普高”工程,如校园征地、校舍建设、设施设备采购、师资招聘等,行政手续实行无障碍办理,哪个环节影响了 “普高”进度还要追究单位一把手的责任;凡是“普高”校舍新建工程均执行优惠政策,包括行政性收费全免、服务性收费减半收取,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职高教育并进发展

      和平县职业技术学校校园面积由2006 年的1.9 万平方米增加到2010 年的5.65 万平方米,校舍面积由2006年的1.19 万平方米增加到2010 年的3.13 万平方米,在校生规模由2006-2007 学年度的 771 人增加到2009-2010 学年度的2260 人……所有的数据均表明,和平在抓普通高中教育的同时,职业技术教育也没落后。

      黄伟平告诉记者,2007 年前,该县职业高中发展明显落后于普通高中,成为“普高”的一个瓶颈。为此,该县将“普高”资金近六成投入到职业教育之中,力促“普职”协调发展。经过努力,该县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在校生比例基本相当,扭转了群众重普通高中、轻职业高中的不利局面。

本报记者 谢素德 通讯员 袁宏林






上一篇:“恐龙梦幻世界”雕塑群已完成大部分雕塑的安装工作
下一篇:有2000多年历史 龙川获誉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