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本报记者程癸键将助力车当采访车一年行驶里程万公里

    前些日子到紫金县中坝镇,采访结束时,对方问我坐什么车来的,答曰骑助力车。对方吃了一惊:“一百多公里啊!”

    到河源晚报一年时间,我的助力车行驶里程已经有一万公里了。紫金蓝塘、东源曾田、连平忠信、龙川车田、和平青州等五县一区的数十个乡镇,均留下了那辆黑色助力车的轮胎印。

    “我是时间的旅人,新闻是我的地图。”大学毕业前实习时,前辈记者的这句话,让我铭刻在心。

    不辞辛劳的奔波,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

    去年8 月,刚到报社一个月的我,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和准备,采写了“关注槎城物业管理系列报道”,客观、公正、深入、理性,全方位报道了河源物业管理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在物业管理行业和小区居民中获得了较大的反响,并因此结识了很多本地人士,有小区居民,有物业老总,有政府官员,从中发展了一批铁杆线人和读者,全面打开了工作局面。

    去年10 月到12 月,持续关注河源市区东江河道非法采砂问题。数个深夜,我顶着满天星星,深一脚浅一脚在东江边摸索,寻找正在作业的非法采砂船。经过调查取证,顶着威胁发表了关于非法采砂的数篇匿名报道,并引起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召开专门会议,展开行动,彻底整治偷砂行为。其中的一篇稿件后来被评为当年河源新闻奖二等奖。

    今年8 月30 日起,我与同事合作,发表“11 岁哥哥打断妹妹13 根肋骨”系列报道,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报道出街后,我又与同事一道,为这兄妹俩奔波——给错过报名时间的哥哥联系学校,并邀请心理医生为其免费进行心理诊治;与收治妹妹的医院协商,减免她的医疗费用,为这个经济拮据的家庭缓解困难……

    做新闻,是我的兴趣所在。找线索,深入现场,采访当事人,写稿,整个过程中,我都很兴奋,很专注。上大学时,教新闻写作的老师就常告诫我,将来做一名记者,不仅要让自己更专业,还应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此时的我,正向此努力。

    大地春如海,

    男儿国是家。

    龙灯花鼓夜,

    仗剑走天涯。

    谨与各位同行共勉,并祝节日快乐。






上一篇:源城农村信用社欲变脸 已提交了筹建商业银行申请材料
下一篇:市双拥网已上线运营 市民可上网对我市双拥工作提建议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