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舞台的“围屋”造型 让客属乡亲找到“回家”的感觉
开幕式主舞台的“围屋”造型,让客属乡亲找到“回家”的感觉。朱许龙 摄
围屋让人想起家乡
从一年前开始,梁溪清曾6 次到河源采风。
“我们看了很多客家建筑,特别是围屋,半围的、方围的、全围的。”梁溪清说,这次的采风对他触动很大,对客家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我曾经看过一张地图,发现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客家人。” 那么,全球各地的客家人将会聚河源,要设计一个什么样子的舞台,才既能适合展示具有客家风情的节目,又让客属乡亲们感到亲切、熟悉呢?
梁溪清选择的是围屋,“围屋是最能代表客家的主体形象。”客属乡亲们来到这里,看到围屋,就能想起自己的家乡,想起自己的童年,有“回家了”的感觉。
选择圆形围屋,而不是河源本地最有特色的方形围屋,梁溪清解释说,这是因为世客会是全球客家人的盛会,舞台设计采取了“大客家”的理念。
“晚会开始后,围屋的前半部分会慢慢打开,就像打开了屋子的大门,欢迎乡亲们回家。”他说,展开的围屋部分会成为 300 多平方米的电子屏幕,用来以视频的形式表现晚会丰富多彩的素材。
现场布置100根竹子
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文化广场已成为一个工地,面积约有1000 平方米的大 “围屋”已初具雏形,周围则树立着高高的灯光架。
记者注意到,舞台的设计上,有一个小斜坡,一些节目的演员需要在这个斜坡上表演。梁溪清说,这个斜坡是他与晚会导演共同的创意,“晚会要展示很多有客家乡土特色的内容,比如采茶歌,需要营造一种在山上的感觉。”
梁溪清还透露,舞台设计的另一个亮点是选用了100 多根原生态的竹子,营造出“竹林涛声”的效果,“河源的竹子很多,非常美丽,这是河源的特色。”为了保持竹子的鲜嫩,筹备人员在桂山选取了最漂亮的一处竹林,精心养护,在开幕式前一天才布置到现场。
“整个舞台的创意就是:竹林中的客家围屋。”梁溪清说,除了这个主创意,舞台设计还采用了很多高科技的手段,“光是灯光,就云集了现有的各种类型的效果灯。”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