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十八年如一日一腔深情拥军和平县有个拥军模范叫球哥

陈红球烧得一手好菜,闲时便来教炊事员做各种花式菜肴。

    今年44 岁的陈红球,身材胖胖的,说话不紧不慢,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沉稳。他与武警和平中队结缘18 年来,把一腔深情倾注到拥军工作中,部队是他心中永远的一片蓝天。

    记者见到陈红球时,他正在军营里为官兵义务维修爆裂的水管。这样的情景,在陈红球的人生岁月中已延续了18 个年头,从未改变过。

从小有个军人梦

    陈红球出生于革命老区和平县合水镇,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子弟。由于自小受父辈革命年代战斗事迹的教育和熏陶,陈红球对部队火热的生活情有独钟。自懂事那天起,只要一听说放映反映部队战斗生活的电影,再远也要去看。直到今天,他还能把童年记忆中的《地道战》、《铁道游击队》等战争片的故事情节娓娓道来。

    少年时代的陈红球把当兵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可命运却与他开了个玩笑。1988 年7 月,刚满18 岁的他怀着满腔热血积极响应县武装部“有志男儿当兵去”的号召,却由于身高不够等原因未能实现他的军人梦。

服务部队十八年

    要说起与部队结缘,那是在 1992 年仲夏的一天,陈红球当时在军营附近装修房屋,一名战士来向他借电钻。陈红球跟随过去弄完后,就动起了为部队义务服务的念头。就这样,陈红球与武警和平中队官兵结下了不解之缘。

    因为长期来武警和平中队维修基础设施,陈红球对中队的每扇门窗、每根水管、每条电线情况都了如指掌。不管何时,只要一个电话找到他,他都会立马赶到,帮助大家解决问题。

    18 年来,尽管武警和平中队的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陈红球为武警官兵的服务一直坚持到今天。因为义务维修的次数多了,陈红球和中队里的每一位官兵都十分熟络,官兵们总喜欢亲热地喊他一声“球哥”。

乐当“编外指导员”

    这几年,武警和平中队大抓 “警营特色文化”,他得知中队的设备比较欠缺,于是将自己家中的音响设备搬到了中队里,帮忙组织文艺联欢活动,还特地请来专业老师,教官兵们举办晚会及主持等方面的知识,让官兵们学到了不少东西。

    陈红球烧得一手好菜,闲时便来教炊事员做广东菜和各种花式菜肴,逢年过节还亲自下厨为官兵们做上一桌丰盛菜肴,这让官兵们十分感动。此外,陈红球还经常将自家菜地里的菜苗拔来给中队种。

    不但如此,陈红球还以自己的爱心和浓浓的真情,给来自五湖四海的官兵送去关爱,被中队全体官兵誉为“编外指导员”。每逢老兵退伍,他都要到中队看望退伍老兵,给他们送上祝福。

拥军情结不能改

    一次,他10 岁的儿子问:“老爸,你为啥要和武警中队的叔叔打得火热呢?”陈红球回答儿子说: “因为有了那些叔叔们,我们的国家才能那么繁荣稳定。”

    当谈到自己为中队所做的一切时,陈红球笑得很坦然,他说,官兵们背井离乡来当兵,为国家洒热血、作贡献,自己所做的并不算什么。陈红球就是这样一个视部队如家,视中队武警官兵为亲人的拥军人。他对记者说,他只做了想做应该做的事,和武警官兵们在一起,让他永远不能忘记,曾经他也是个想当兵的人。

本报记者 张涛 通讯员 凌慧芳

网友报料详见河源民生论坛:http://bbs.hynews.org/viewthread.php?tid=4686&highlight=%B3%C2%BA%EC%C7%F2






上一篇:昨天上午河源市第七届中学生运动会在河源中学开幕
下一篇:总结亚运安保经验 确保亚残运会安全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