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来袭市救助站增添棉衣棉被让被救助人员温暖过冬
来自辽宁的王立从救助站工作人员手上接过御寒棉被。受寒流侵袭,我市昨天起出现降温下雨天气,市救助管理站加大了对繁华路段、桥梁、地下通道以及车站等流浪乞讨人员集中区域的巡查力度,向他们提供帮助或发放御寒物品等,确保流浪人员温暖过冬。本报记者 陈仕平 摄
冷春玲/制图
这些天,全国范围内大幅度降温,我市也遭受寒流侵袭,昨日的冬雨更加剧了槎城的寒冷,而市救助站内却是暖意融融。昨日上午 10 时许,40 岁的夏先生捧着热气腾腾的饭菜,开心地和救助站工作人员边吃边聊。记者问他接受救助的感受时,这名中年男子不禁热泪盈眶。
添衣加被保温暖
“温度突然降低这么多,救助站已经增添了棉衣棉被,并确保受助人员都能吃上热菜热饭,保证流浪乞讨人员过个暖冬。”昨日,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黄保忠告诉记者。
据了解,凡是进站接受救助的流浪人员,救助站都为他们准备了暖和的被褥和可口的饭菜。在上午吃饭时间,记者在救助站食堂看到,几名求助者围着大桌,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很感谢救助站,我在这里吃得饱,睡得暖。”求助者周先生说。
据救助站工作人员介绍,对于前来救助站求助的人,救助站会首先帮助他们联系亲属或者所在单位,为他们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食物、住处,无力支付交通费的受助人员还能得到返乡车船票,在站内突发疾病的受助人员还能被送到指定医院救治。
街头救助在行动
站里接收的流浪人员得到了较好的安置,而在街头流浪的一些智障人员、无行动能力的人却面临着被冻伤、冻死的危险,需要社会热心群众共同关注。“现在气温降得非常历害,职业乞讨者一般不会发生问题,真正需要救助的是无家可归、没有行动能力的街头流浪者。”黄保忠不无担心地告诉记者。
其实,早在今年6 月份开始,市救助站就制定工作方案,主动开展上街救助活动,每天带着食品、药品上街救助,向需要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实施救助。据悉,自今年 6 月12 日以来,市救助站共为1152 名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等解决了生活、返乡、治疗等困难,其中来站救助45 人、精神病人32人、职业乞讨12人。
据市救助站负责人介绍,针对当前持续低温天气,市救助站加大了对繁华路段、桥梁、地下通道以及车站等流浪乞讨人员集中生活和露宿区域的巡查力度,尽量把流浪人员接往救助站,如流浪人员不愿意进站,工作人员也会给他们发放足够的御寒物品,帮助他们抵御寒冬。
据悉,街头救助活动将持续到春节后结束。
本报记者 张涛
流浪未成年人 救助中心拟建
本报讯(记者 张涛)对于流浪的未成年人,今后,我市将有专属于他们的救助保护中心。记者昨日从市救助站了解到,备受关注的我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中心将于本月底动工建设,计划半年后建成投入使用。届时,市救助管理站内将可容纳70 名流浪未成年人,未成年人与成年人混居的局面也将得以改变。
据了解,根据相关规定,救助管理站对流浪人员进行救助时,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必须分开住宿和管理。但目前由于资金、硬件设施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我市救助管理站仍将他们集中在一起,致使未成年流浪者很容易受到成年流浪者一些不良习气的影响。据悉,我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中心建筑面积约1900 多平方米,按我省三类地区标准建设,计划投入400 多万元。据介绍,在2010 年的民政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市民政部门就重点抓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大楼的建设。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了立项、设计、预算等前期工作,计划于本月底前动工兴建。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