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逐渐兴起“厚养薄葬”新风 生态殡葬正稳步推进
我国首部《公墓建设规范》系列标准即将出台并实施。这一标准目前引起了我市市民和网友的关注。前日上午,市民政局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市公墓建设总体上比较规范,在一些硬件设施建设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生态殡葬稳步推进,“厚养薄葬”的殡葬新风在我市逐渐兴起。
公墓建设总体规范
按照即将出台的标准,一般情况下,不提倡建30 公顷以上规模的超大型公墓。据市民政局提供的数字表明,我市公墓一般不超过 20 公顷,并没有超大型公墓。号称粤东地区规模最大经营性永久公墓市福寿园占地也只是20 公顷,蓬莱园占地也不超过20 公顷,青龙园仅占地6公顷。
我市还严格限制公墓墓穴占地面积。按照规划允许土葬的,埋葬遗体的单人墓占地面积不得超过4 平方米,双人合葬墓不得超过 6 平方米;按照规划允许埋葬骨灰的,埋葬骨灰的单人墓占地面积不得超过1 平方米,双人合葬墓占地面积不得超过1.5平方米。
虽然如此,但我市公墓建设在应急避难场所、主路建设以及视频监测等方面还有些不足。按照标准,墓园应设置应急避难场所,场所内应有功能分布图,主路宽度不得小于4 米,现场还将安装视频监测器。记者电话采访了几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墓,但目前还没有一家设置应急避难场所,部分公墓主路不宽,并没有用于防火救灾的环形路。
生态殡葬稳步推进
随着殡葬改革形势的发展,我市现有的经营性公墓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目前经营性公墓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殡葬改革的顺利进行。为此,我市各地结合实际,出台措施,建设经营性公墓。东源县近日出台的《东源县2011—2020 年经营性公墓建设规划》提出,从 2011 年起至2020 年,10 年内全县将规划建设经营性公墓4 处,每处公墓占地面积200亩。
在建设经营性公墓的同时,我市还积极提倡修建村级生态公益性墓地,推行生态殡葬。据介绍,东源县双江镇新田村公墓山是上世纪90 年代由村委会统一规划、群众自费兴建的,整个公墓山的面积为100 亩,目前新田村死者的骨灰基本都放在这里。自2006 年底,双江镇提出建设“生态双江”,把殡葬管理工作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目前,该镇在进一步完善新田村、高陂村、双江村等3 个村级公墓的基础上,又审核批复了8 个村级公墓报批手续。
本报记者 张涛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