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县显英姿 科学发展铸辉煌
今年1—11月,龙川县实现GDP 50.4亿元,比增5.4%;完成工业总产值112.1亿元,比增9%;实现工业增加值25.8亿元,比增3%;实际利用外资13526万美元,比增1.8%;出口总额3962万美元,比增30%;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3亿元,比增8.6%。
县委书记段邦贤到企业调研
何伟强县长到佗城镇调研
破茧之后 期待腾飞
对于河源的许多人来说,即将过去的2009年,似乎与往年并没有多大不同。但对于龙川县来说,看似平静的一年中蕴涵着太多的骚动,有县城两镇合并这样的平地惊雷,也有众多市政工程稳步推进带来的全面变化。
种种迹象表明,祥和平静的“千年古县”,正暗藏着一股强大的发展冲动,誓把丢失的时间给找回来,通过一系列的谋篇布局之举,积蓄力量腾龙于川。
2008年底,深圳南山(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通过省级认定,破除了龙川县工业园区建设地位尴尬、信心不足的困局。2009年,在这一重大利好的带动下,面对严峻的经济发展形势,该县从危机中抢抓发展机遇,坚定不移地把“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全年经济工作的主线,积极开展“工业园区建设年”和“招商引资年”活动,大力推进“双转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指导下,龙川县审时度势,一举完成了老隆、附城两镇的合并。两镇合并后,龙川县城老隆由原来的16平方公里扩大至近120平方公里,总人口由原来的15万人扩大至18.6万人。龙川县城发展空间不足的僵局得以“大手笔”破解。这也意味着龙川县加快推进整合城镇资源,逐步实现大县城一体化格局战略有了施展之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县城龙头带动作用,进而打造东江上游适宜居住、适宜创业明珠城市的梦想有了实现的空间。
随着工业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城市空间的拓展,龙川百姓更多的是从发展中直接感受到了实惠。2009年,龙川县城多套红绿灯系统投入使用。这不仅让所有人眼前一亮,十字街头的一小步,也彰显出城市建设的一大步。
许多人都深切地感受到,从来没有哪一年像今年一样,龙川处处洋溢着建设的气息,龙川县城更像是一个大工地:东江河畔,宝龙大道正在施工,十年断头路,即将一朝变通途;县城新城区东江供水工程完工,新城区10万居民年底前将不再为自来水问题犯愁;配合县城污水而实行的城区污水管网改造,不仅将解决县城污水横流局面,还专门留下各类管线通道,方便今后施工。
这样的民生工程,还有很多。过去的一年,龙川县把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作为有效引导投资增长、扩大内需的首要任务来抓,不断提升城乡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正扬帆正当时”。千年古县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在自信中期待着新的一年里经济社会全面起飞。
“八抓八保”促经济全面发展
积极开展“工业园区建设年”和“招商引资年”活动,大力推进“双转移”工作。
2009年以来,面对经济发展的严峻形势,龙川县积极开展“工业园区建设年”和“招商引资年”活动,大力推进“双转移”工作,采取积极措施扩大内需、加大投资,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态势良好。
一是抓投入,保增长。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强化规划,多方筹资,重点加快深圳南山(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不断完善园区的路、水、电、管网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用经营城市的理念,做好园区内主干道两旁商住用地的拍卖出让工作,弥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创新建园思路和方法,坚持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加快推进幸福工业园的开发建设,到年底完成1—2平方公里的“三通一平”工作。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县城东江两岸防灾减灾工程和宝龙大道工程建设步伐;加快新城东江供水工程和地下管网改造工程建设,确保年底前完成;加快县城污水处理厂和泰华城的建设步伐,保证污水处理厂在年底竣工投产,泰华城酒店主楼在年底前封顶;加快旺兴成综合市场的建设;促进大山里房地产、旧城改造、东西两岸房地产项目尽快动工建设。加快交通能源建设。重点加快推进过境国道G205线深圳南山(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路段的改造升级工程、省道S227线岩镇至龙母段的改造升级工程;加快推进汕尾——龙川及汕昆高速公路龙川段等工程的立项建设。
二是抓开工,促进度。加强服务,力促落户深圳南山(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的槟海添加剂厂、新型螺丝厂、利冠铝型材厂等企业加快建设进度,力争早日竣工投产、早日见效;尽快做好上坪铁矿招标拍卖复产工作。
三是抓增资,促扩产。加强沟通与协调,积极引导景旺电子有限公司、威达绝缘材料厂、南发织造厂、帝闻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增资扩产;在确保贝岭铁矿正常生产的前提下,引导业主扩大生产规模。
四是抓竣工,促投产。积极主动跟踪在建项目、加强服务,切实帮助解决项目建设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扎实推进贝岭、麻布岗和登云输变电站、苏雷坝电站、耀宇电子科技、明骏知青村旅游度假山庄的建设步伐;逐个落实挂帅领导,主动为项目建设搞好服务、提供保障,确保重点项目尽快投产见效。
五是抓签约,促开工。主动出击,跟踪落实继发陶瓷、塔西温泉旅游度假山庄、佛山明信(龙川)电子等项目的签约,帮助业主尽快完善手续、落实资金,力争早日开工建设,确保项目落地生根。
六是抓招商,促引资。强化招商引资的责任意识,尤其是强化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招商引资的紧迫感,提高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的自觉性,切实把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保增长、促发展”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实、抓好。
七是抓乡镇、促全局。镇级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依法科学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培植各类专业镇等途径,大力发展镇级经济,促进县域经济大发展。
八是抓征管,促增收。要挖掘潜力、努力增加收入,要严把关口、努力减少支出,开源节流、聚集财力,不断提高财政保障能力;搞好综合治税,加强对涉税信息的交流、采集、分析和利用,部门之间要相互配合支持;依法治税,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税种、重点纳税户的动态监控;加强非税收入和预算外资金管理,壮大地方财力;严格控制财政支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勤俭办事,优先确保重点工程建设。
富裕 人文 和谐 秀美
龙川县一如既往探索属于自己的道路,朝既定目标前行。
富裕龙川
发展是第一要务
富裕是任何一个地区的梦想,对于龙川过够了穷日子的80多万山区百姓来说尤为迫切。今年以来,在打造富裕龙川的道路上,龙川县一如既往探索属于自己的道路,朝既定目标前行。
县委书记段邦贤说,2009年,全县上下坚定不移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低投入、低污染、低消耗、高效益的目标,努力探索“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新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据介绍,该县围绕打造效益园区的目标,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做强做大产业转移园,增强龙川发展后劲;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生态物流服务业,着力打造以“探古邑遗迹、寻宗祖之源、览名山大川、品客家美食、乐乡村野趣”为主题的客家文化旅游产业。
人文龙川
弘扬客家人精神
段邦贤说,按照“客家古邑,人文龙川”的城市定位,今年,该县进一步弘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爱国爱乡、团结互助”的客家人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科学发展的软实力。优先发展教育;大力发展文化信息产业,打响“客家古邑”文化品牌;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着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和谐龙川
大力推进维稳工作
龙川县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据了解,该县始终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积极开展对劳动力的就业、创业技能培训,鼓励和引导富余劳动力有效、有序向珠三角或本地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以抓好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为重点,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做好“三农”工作,扎实为群众办好今年的“十件实事”,不断增加人民福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秀美龙川
走生态发展之路
按照“两江之源,秀美龙川”的要求,龙川县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坚定不移地走“生态发展”之路;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打响“秀美龙川”品牌。
龙川县积极实施“青山”、“绿地”、“碧水”、“蓝天”工程,大力推进“林业生态县”创建工作,提高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提高水利设施的防洪标准,加快推进县城、宝通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建设,坚持“生态先行”的发展方针,加强空气环境整治,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坚决拒绝污染企业进园。
上一篇:生态崛起:唱响山区发展的绿色之歌
下一篇:精心栽“梧桐” 热诚迎“凤凰”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