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鹤市“双到”初见成效引资建厂闯出一条产业扶贫新路

“双到”扶贫和谐发展

      我省开展的扶贫开发“双到” 工作,犹如一股春风,吹进了我市 42367 户贫困户的家中。在龙川县鹤市镇,一场巨变即将拉开序幕,在“双到”工作的带动下,该镇试图用发展工业的思路重新“包装”农业,带动贫困人口脱贫,推动镇域经济发展。

“没落贵族”走新路

      鹤市镇因白鹤蹁跹而得名,曾有着300 年鞭炮制作历史,爆竹生产曾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2006 年,因全省政策调整,该镇爆竹生产全部退出,昔日的工业重镇每况愈下,不少以前靠鞭炮收入的村民返贫,鹤市人也以“没落贵族” 自嘲。

      今年52 岁的邬文新,曾经做过鹤市爆竹厂厂长,生产爆竹的那段日子曾经是他最风光的时候。爆竹厂停产后,一些村民没有了赖以生存的工作,因此返贫。新一轮扶贫开发中,鹤市镇共有富石、罗乐、河布3 个省核定贫困村,年人均纯收入在2500 元以下的贫困户共822户。

      2009年11月,在爆竹退出生产后的第四年,鹤市镇在宝安大浪街道办“双到”工作组的帮助下,盘活了当年爆竹生产留下的大量闲置厂房和土地,变废为宝,建设了“双到” 扶贫农产品加工工业园,引进了“造血”型的肉食品加工厂、食用菌生产基地和蔬菜生产基地等项目,先行踏出了“产业扶贫”的第一步。

      鹤市镇委书记杨海华说,集三个贫困村帮扶资金统一来参与建设肉制品加工厂,这个动作可以解决三个贫困村集体收入,加工厂投产后每个村增加二万五千元村集体收入,再加上“双到”帮助下入股当地小水电站的收入,每个村都可以有6 万元左右的收入,村集体的运作就没有问题了。

产业扶贫扶到实处

      过去,鹤市镇群众也积极养猪、种粮、种菜,但市场风云莫测,面对价格波动,农民们大多惨淡收场。

      为此,镇里引进企业进入扶贫加工园区,并利用该镇国家级水稻万亩高产优质示范镇和全县最大的禽畜生产基地两大品牌,与该公司商议后,顺势出台优惠政策,通过镇农技站组织,以高于市场价 20%的价格,向贫困农户收购农产品,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据介绍,从去年秋收运作以来,仅稻谷收购一项,就让当地农户增收26 万元。肉制品厂和有机菌生产基地投产后,还可带动上百贫困户劳力就业。以前,鹤市农田丢荒现象严重,今年57岁的富石村村民叶俊明半信半疑地复耕了10 亩农田,谷子刚收割还没晒干就被以高于市场价20%的价格给收购了去,乐得他合不拢嘴。

家门口就业实现脱贫

      除了引导农户积极发展种养,实现贫困户家门口就业也是这次扶贫“双到”工作要完成的重要功课。家住罗乐村的钟和萍一家七口人,家中有三个老人两个小孩。两夫妻一直在深圳打工,但随着小孩慢慢长大,老人家年龄越来越大,钟和萍也越来越不放心家里,只好回家。回家后单靠种田,家里的收入还是减少了一半。直到去年,鹤市镇引进了一家电子厂,钟和萍最先报了名。

      据了解,这家电子厂已经让周边罗乐、河布、富石三个贫困村150 多个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除了电子厂,鹤市镇引进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和蔬菜生产基地,将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农户发展生产,实现脱贫致富。

      深冬的蔬菜基地里,农户在忙着护秧修垄;距家门半里之遥的电子厂内,本地农民工在简易的流水线上埋头装配;在建的“双到”扶贫农产品加工工业园,春节后将迎来第一批入园工作的本地乡亲。经过一年的产业扶贫实施,龙川县鹤市镇所有3 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实现年收入3 万元,822 户贫困户中的669户基本实现脱贫。

本报记者 蒋安春 张安定






上一篇:东源县义合渡口近日受检查确保春运期间水上交通安全
下一篇:市区各主要街道近日被鲜花灯笼装点一新洋溢节日气氛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