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万绿湖周边7个乡镇拟建人工湿地

     “万绿湖啊你好美,太阳出来一汪胭脂水……”一首《多彩万绿湖》,让无数人对美丽的万绿湖充满了浪漫的遐想。为了保护这一汪多彩的、清澈的水,河源人民也尽心竭力,视若珍宝。

      据悉,我市拟从今年起,在万绿湖周边7 个乡镇建设人工湿地,以更好地处理这些乡镇的生活污水,让流入万绿湖的水更清、更美。

限制发展保生态

      万绿湖是河源人民的母亲湖,需要细心呵护,为了保护它,河源宁肯放慢湖区的经济发展步伐。

      据市环保局副局长赖志刚介绍,为确保万绿湖饮用水源不受污染,我市把万绿湖集雨区划分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进行分类管理,明确规定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严禁建设与供水设施无关的项目,严禁在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设立新的排污口。

      此外,我市还严格控制万绿湖上游集雨区的过度开发,划出生态保护控制线,并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同时要求库区及周边地区所有开发的建设项目都必须通过解决老污染源的治理问题。

      即使是万绿湖内的旅游项目开发,也因环保需要而变得更“谨慎”。早在万绿湖旅游开发之初,我市就将酒店、旅馆等项目撤出了湖区,坚持“湖内游览、湖外吃住”,并在湖区严格使用燃气的环保船。目前,万绿湖库区没有一家工业,工业产值为零。这个“零”,表明了河源人民爱湖的心有多坚定。

7个乡镇拟建人工湿地

      为了让流入万绿湖的水更清,从今年起,我市拟在库区内的7 个乡镇建立人工湿地。

      赖志刚说,跟城市相比,农村的生活污水排放分散、量小、间歇,无法集中收集和处理,建设人工湿地则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好办法。人工湿地通过种植菖蒲、水竹、芦苇等水生植物,对生活污水进行生物分解,从而达到让污水变清、除臭的目的。目前,我市已到位资金350 万元,即将启动人工湿地的试点工作。

      此外,我市还将计划在湖区周边乡镇创新生活垃圾治理模式,采取“集中收集——集中转运——县城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方法,并在这些乡镇采取“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的政策措施,建设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等控制工程。

      另外,我市将在今年建立对万绿湖的水质进行自动监测的系统。对万绿湖的水质监测可以做到每天数次,从而更及时地掌握万绿湖的水质情况,为加强保护工作提供更准确的科学数据支撑。

本报记者 蒋安春






上一篇:客家文化公园一期工程将建“两馆一阁”
下一篇:市领导看望人大代表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