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聚红色摇篮里 共话革命策源地
“血田”遗址见证了紫金人民为中国革命所作出的巨大牺牲。
紫金是中国革命的发祥地之一
昨日在紫金县举行的“红色紫金”理论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紫金农民运动、紫金“四·二六”武装暴动、紫金苏维埃政府的成立等开展讨论和交流。他们认为,紫金率先成立县基层党组织、率先组建人民武装、率先建立县级政府、率先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从来未曾有过的革命事件,意义深远,功绩显著。如果中国革命主要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那么,可以说紫金县是中国革命的发祥地之一。
农民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将紫金革命历史放在中国革命的大背景下观照,我们不难发现,紫金工农革命为中国革命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省委党史研究室第二研究处调研员李秀珍认为,大革命时期紫金县农民运动之所以迅速兴起和发展,由其诸多特定因素构成:“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环境对土地革命有强烈要求;先进文化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唤醒了民众。
福州大学人文社科系副教授何朝银说,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封建军阀的长期混战和掠夺,以及地主豪绅的残酷压迫和重租重利的剥削,促使紫金农民运动的兴起。而紫金的农民运动主要经历了萌芽、成长、挫折阶段。赣南师范学院中央苏区研究中心钟昌火认为,紫金人民开展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武装斗争,经过长达10年的浴血奋战,虽未取得彻底胜利,但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四·二六”暴动的历史意义
紫金“四·二六”武装暴动是河源革命斗争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革命组织的建立、革命思想的传播与革命武装的成立构成了“四·二六”武装暴动发生的重要因素。
湖北师范学院教授吴擎华认为,“四·二六”武装暴动在实践上开始了东江地区土地革命的新阶段,在理论中总结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唯一正确的毛泽东思想的诞生作出了贡献,在现实层面对紫金儿女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辑殷涛认为,“四·二六”武装暴动和炮子革命根据地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纪念建党90 周年的今天,在河源实现经济、文化、生态三大崛起的征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史在资政育人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好好利用“四·二六”武装暴动这一不可多得的红色革命史料,为实现河源三大崛起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紫金县党史研究室原主任张杰说,紫金“四率先”以马克思主义和后来的毛泽东思想为主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与农村农民相结合,以劳苦大众为主力,有代表先进性阶段利益的革命领袖作领导,唤醒了人民群众,推动了革命的发展,狠狠地打击了反动势力。
中国革命的发祥地之一
1927 年4 月26 日,紫金县爆发了“四·二六”武装暴动,5 月1 日成立了紫金县人民政府。目前有部分专家学者,对当时紫金县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权称之为“人民政府”感到不甚理解,甚至怀疑。
赣南师范学院中央苏区研究中心的曾耀荣说,关于中国革命这个名称的含义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按一般惯例,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但它是否包括国民革命,至目前为止还没有人予以明确的考证。紫金县是第一批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暴动,也是第一批成立的红色政权,如果中国革命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那么紫金县就是中国革命的发祥地之一。
当地的一些小学生在龙川县烈士陵园向革命英烈敬礼。
探索“农村包围城市”的成功实践
今年4 月,龙川县被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正式批复认定为“中央苏区县”,成为我省继大埔县、南雄县、饶平县之后第4 个被认定的中央苏区县。在昨日召开的“龙川与中央苏区”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对龙川在土地战争时期作为中央苏区的南方屏障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多角度的论述。
中央苏区的南方屏障
1929 年,由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中央苏区在赣南闽西地区初步形成。为配合中央苏区在闽粤赣边的扩展,同年,东江特委巡视员刘琴西多次到龙川县大塘肚、兴宁等地考察,并最终确定以大塘肚为五兴龙三县革命中心根据地,并于 3 月在大塘肚成立了闽粤赣边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使之发展为中央苏区的一部分。
惠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的零建州认为,这个根据地是中央苏区的南方屏障。赣州市委党史办副主任阳振乐也指出,龙川苏区是东江战略要地,更是“东江根据地通往江西中央苏区的必经要道。” 作为必经要道,龙川苏区也成为东江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之间的一座桥梁,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龙川苏区牵制了国民党广东军阀陈济棠部分兵力,减轻了中央红军反“围剿”的军事压力。龙川史志办公室主任朱光进说,据不完全统计,龙川人民在土地革命时期先后经历了220 多次战斗,全县有上千名工农群众在战斗中牺牲。此外,龙川苏区建立了多条交通线,为中央苏区运送了大量的药品、食盐和日用品等紧缺物资。再次,它还为中央苏区输送了罗屏汉、张瑾瑜、骆达才等一批优秀的革命干部和战士,特别是谢火龙兄弟创办的红军造币厂,为中央苏区的货币流通行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赤白贸易的重要交换站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央苏区处于白色势力四面包围,物资极度紧缺时,龙川苏区在打破敌人封锁,为中央苏区提供重要的紧缺物资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南大学副教授尹红群认为:“河源是中央苏区出入口贸易的重要边站之一。”
在白色恐怖下,中央苏区的日用品十分匮乏。在这种环境下,龙川苏区的经济支持就尤为重要。由于赤白贸易具有保密性,资料不易保存。但尹红群认为,有两个事情足以反映龙川苏区在中央苏区中的重要经济地位。
其一,龙川苏区的经济合作社曾十分发达。龙川苏区处于白色势力封锁的边界地区,反动势力鞭长莫及,成为了赤白贸易的重要交换点。1933 年,在龙川县渡田河,龙川苏区设立了经贸合作社,将兴宁往赣南中央苏区的紧缺物资在这里交换。尹红群说:“合作社的采运人员冒着生命危险,穿行在赤白交界区,开辟地下秘密贸易通道,从白区输入的主要有油、食盐、布匹、中西药材、香烟、火柴和电池等物资。”
其二,有资料显示,龙川苏区曾发布过关于经济建设工作的布告,包括开发钨矿、推销公债、发展合作社、发展出入口贸易等工作。尹红群说:“虽然缺乏资料佐证,但部分钨矿通过东江南下,应该也是一条贸易路线。”
尹红群还指出,龙川苏区曾在大塘肚建起了有14 座铁炉的兵工厂,为苏区提供枪弹。
“农村包围城市”的探索
市委书记陈建华在与研讨会专家座谈时曾指出,在“农村包围城市”等问题上,河源的革命历史值得好好挖掘、研究。对此,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李辉华指出,五兴龙苏区的创建,“是三县党组织践行毛泽东同志关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走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具体表现。”
李辉华说,1927 年至1928 年的暴动目标主要是针对城市,但城市的敌人太强大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新的探索,在实践中探索出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而从五兴龙苏区的创建、开展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的革命历程来看,这正是其中的一次成功实践。
专家访谈
立碑以示革命斗争史迹
侯月祥(原省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巡视员、研究员)
河源市委、市政府对“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这个提法站得高、看得远,对红色资源认识到位。这次研讨会对于充分挖掘、利用红色资源,可以振奋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
建议接下来在河源市区公园内(或在烈士纪念园内),选择一块地方建立“东江革命斗争纪念园”,制作适量碑文、浮雕、雕像等,介绍当年东江地区的革命斗争史迹。同时,可选择制作当年河源地区革命斗争主要领导人纪念像,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此外,各部门要整合力量,在挖掘、整理、宣传、维护红色资源方面共同行动,采取通俗易懂的方法,提高河源知名度;加快修复河源地区革命斗争史迹、遗址,保存历史,教育后代,激励后人。
河源历史值得大书特书
官丽珍(广东省党史研究室原处长)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河源的党组织、广大群众对推动广东乃至中国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河源不仅涌现了以“东江三杰”为代表的一批革命领导者,而且在农民运动和农村武装斗争的开展、苏维埃政权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等方面对中国革命作出了贡献。
鲜为人知的是,河源还在香港文化名人营救的活动中作出贡献,是粤赣湘边纵队的活跃地区,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这些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突出,值得大书特书。
用总体论证提高可信度
莫岳云(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在纪念建党90 周年之际举办这么一个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在全国来说也是少有的。其对挖崛河源乃至中共党史有重要意义。 “河源是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的提法很有创意,是一个创新,此次理论研讨会有一批论文对此提法进行了侧面论证,但缺少总体论证。要更好地反映河源早期革命发展在中国革命史中的地位,应该要有一个总体的论证、观点,通过系统的论证,响亮提出“河源是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并推到全省、全国,让大多数人认可这一观点。增强河源革命斗争史在中国革命史中的科学性、可信度。
应该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张学强(临沂师范学院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河源是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如何加强这些资源的开发,形成河源的红色文化特色?建议河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业,倡导主题体验式教育。
近年来,河源修缮了众多的革命遗址和纪念场馆,这些场馆在红色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河源要进一步加大对红色文化遗址、纪念场馆的规划和建设力度,面向社会开放更多的红色文化资源载体。特别是对革命名人故居的开发要加强,“毛泽东、彭德怀都曾到过龙川,澎湃、周恩来都曾到紫金指导农民运动,这些人物的居住地、纪念馆都需要建设好。”
同时,河源应充分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可以大力发展红色旅游,要科学设计红色文化旅游的主题,精心规划红色文化旅游线路。如可以设计“心向共产党”的教育主题,组织参观“四·二六”暴动纪念地,紫金苏维埃政府纪念馆等;设计“浴血坚持”的主题,参观龙川苏区系列战斗遗址;设计“信仰的丰碑”,参观刘尔崧、阮啸仙、黄居仁故居等。让人们在参观旅游中感触革命历史,接受灵魂的洗礼。
此外,应该加强河源红色文化艺术开发,打造红色文化精品。
本版组稿 谢素德 蒋安春
上一篇:河源革命历史“隐而不彰”有缘由
下一篇:推动创先争优深入开展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