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解放前最后一次大会战的故事
老战士朱成讲述当时三角岭大会战的激烈。
口述人:朱成81岁
据史料记载,1949 年9 月,粤赣湘边纵队主力和东江第二、三、四支队1 万多人,在河源埔前与博罗石坝交界处的三角岭拦截从河源溃退的国民党军196 师1 万多人。从9 月22 日至24 日,毙伤该师营长以下官兵300 余人,缴获轻重机枪4 挺,步枪100 余支。这次战役堪称河源解放史上最后一次大会战。
6 月5 日,在市区太阳升一座独门小院里,原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二支队主力四团通讯班班长朱成回忆了这段史实。
兵力投入超2万
埔前三角岭其实是由棺材岭、中心岭和杠耙岭组成的三角形地带,地形西高东低。过去的三角岭扼守着河源、博罗两地的交通咽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49 年9 月,在三角岭高地,我军1 万多名官兵与敌军进行了两天三夜的鏖战。
“ 敌196 师是国民党的正规军,在华南的确是很能打的部队,装备精良,还拥有多门火炮,但我军也不是吃素的。双方一开火,战斗就呈白热化”。朱成回忆说。面对我军的攻击,敌196 师、154 师、保五师垂死挣扎,一开战就组织强大炮火猛烈轰击三角岭,并多次发起冲锋。在敌炮火的轰击下,我军一机枪手不幸中弹牺牲,排长李金焕立即接过机枪,跃出战壕,指挥战士们向敌猛烈扫射。由于目标太暴露,李金焕被敌人机枪集中火力击中牺牲。卫生员陈霞为了抢救伤员,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抢救伤员,在抢救一个伤员时,一发炮弹呼啸飞来,她用自己的身躯扑向伤员,伤员得救了,陈霞却献出了生命。
“你去呀,你去!”
说起当年三角岭战斗的激烈,朱成至今还记得当时主力四团团长王彪讲的一句话“你去呀,你去!”
由于战斗相当激烈,双方呈胶着状态,东江第二支队主力四团团部有一道撤退命令要传达给正被敌军围困的下属一个连的曹连长。团部先后派出的三名通讯员在规定时间还不见影儿。这时,按照规定,身为团部通讯班班长的朱成及时向团长王彪报告说,命令没有传达到。在前线督战的团长王彪端着望远镜正在观察敌情,打着兴起,头也不回地说“你去呀,你去!”朱成二话没说,解下佩枪交给团部,转身就出发了。
在战火里摸爬滚打了三年的朱成想,连续派出的三名通讯员都没有回来,肯定是遇到了麻烦。他悄悄地观察了一下地形。从团部指挥所到曹连长处,必须要经过一条9 米多宽的河,而河上仅有一座木桥,从桥对面不时有敌机枪在射击。他分析,三个通讯员一去不返,肯定是在桥上出了事。很明显,木桥已被敌人火力控制住,冲过去可能性不大。他思考了一下,顺着墙角悄悄潜入桥下的水中,一个浮子顺利通过了敌军的封锁线,胜利地向曹连长传达了团部的撤退命令。凭借这次勇敢机智,朱成荣获二等功,奖品是1斤牛肉。
群众热情支前
朱成对这件事一直记忆犹新。解放后在老城公园见到四团老团长王彪时,朱成说:“老团长啊,你当时让我去,是让我去送死啊,你想想,三个通讯员,没有一个回来的。”王彪说,“是当时的情况必须让你去,不过,确实是命令你去的!”说完,双方一阵大笑。
朱成印象深刻的是,战斗激烈,当时负责给前线部队送给养弹药后勤保障的战士也尤其辛苦。由于条件异常艰苦,投入的部队多,负责后勤工作的战士为给前线战士煮饭,但是因为找不到足够数量的锅,没办法之下只好将当地人用来安放先人骸骨的金埕从地下挖出来,用金埕的盖子来煮饭。当时战友们戏称这是“死人饭”。在艰苦的岁月里,一钵“死人饭”已经弥足珍贵。
让朱成尤为感动的是,埔前、石坝的农民群众,从战斗一开始就积极配合我军作战。他们给部队送柴草、粮食,运送弹药,协助医护人员救护伤员,掩埋牺牲者的遗体。有的还拿起土枪土炮直接参加战斗,冲上前线杀敌,和部队战士一样表现出无畏的气概。
三角岭大会战进行了两天三夜,毙伤敌300 余人,其中一名敌营长被击毙。我军牺牲20 多人。三角岭战斗结束后,河源宣告全境解放。
本报记者 张涛 整理
上一篇:推动创先争优深入开展
下一篇: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