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我市142处革命遗址6月底前完工

紫金红屋(资料图片) 

     6 月底前,我市将全面完成 142 处革命遗址的修缮、保护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建成33 处市中共党史和革命传统教育示范基地。这些革命遗址,是河源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革命斗争的重要见证,也是擦亮“河源是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这一“红色品牌”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我市对全市革命遗址的保护、修缮工作一直格外重视。用市委书记陈建华的话说,这份“红色情怀”是缘于“对历史应有的态度,也是对革命先辈应有的尊重。”

丰富的红色文化遗存

     在刚刚召开的纪念建党90 周年暨“河源是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系列理论研讨会上,来自中央、省市及兄弟市县党史部门、省内外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都认为,“河源是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的革命历史定位“名副其实、值得充分肯定”。

     这个论断表明,河源在打造红色文化上是有底气和优势的,陈建华将其总结为六个“最早”:河源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最早的地区之一;是全国最早开展农民运动的地区之一;是全国最早组织农民暴动的地方之一;是最早建立县级苏维埃政府的地方之一;是全国最早组建中国工农武装的地区之一;是全国最早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地区之一。

      这几个“最早”,印证了河源的革命斗争史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让河源有了丰富的红色文化遗存。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留下了阮啸仙、刘尔崧、黄居仁为代表的许多革命先辈的足迹和诸如紫金县苏区镇革命历史遗址群等重要革命遗(旧)址。

      保护、挖掘、利用好这些红色遗存,既是对历史负责,也是传承红色文化和精神的重要一环。

投入4000万元修缮

      据普查,我市共有142 处革命遗(旧)址。这些史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教育价值。

      为迎接建党90 周年,我市按照省有关通知要求,结合本市实际,把修缮保护一批革命史迹作为推进实现河源“文化崛起”的重点来抓,层层落实责任,大手笔投入资金做好革命史迹修缮保护工作。

      为抓好对革命史迹的修缮保护,我市成立了以市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革命史迹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委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把革命史迹修缮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列入对县区领导班子落实科学发展观考核内容之一。此外,市、县、镇三级每年均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修缮和保护,并发动企业和乡贤捐资捐助。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全市142

      处革命遗址中,绝大部分完成保护和修缮,其余将在今年6月底完工。目前已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

传承河源红色文脉

      可以说,在革命遗址的保护、修缮、开发和利用上,我市见事早、动手快。对此,陈建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河源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革命老区,“挖掘研究地方党史革命史是我们的政治责任”。

      河源的革命史,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国革命斗争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建党初期开始,到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各个时期,党在河源地区领导的革命斗争一直持续不断。可以说,当时的河源地区,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挫折走向成功、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艰难而又曲折的光辉历程。无数革命先烈和革命先辈更是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宝贵的精神和文化财富。

      陈建华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把河源的地方党史革命史挖掘好、研究好、运用好,把革命先辈们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传承好、弘扬好,不仅是对历史应有的态度,也是对革命先辈应有的尊重,更是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应负的责任。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在保护、挖掘、宣传、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我市制定出台《关于加强革命史迹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全市革命史迹进行全面普查;把革命史迹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纳入“文化河源”建设体系;保护修缮一批重点革命史迹,建设一批具有河源特色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最近,龙川县被认定为中央苏区县,党史题材电影《啼血的歌声》开机。这些成果和举措,使河源革命历史地位不断提升,河源红色历史文化品牌逐步打响。

      本报记者 蒋安春






上一篇:1至5月我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11.2亿美元
下一篇:无证销售含可待因口服溶液窝点被捣毁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