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将在“十二五”期末赶上全市平均水平
紫金县城一隅。
因没有国道、没有高速公路、没有铁路,紫金沦为“交通孤岛”,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因此大大地减慢。“十二五”期间,紫金提出“追赶跨越”和“融入珠三角”两大战略,旨在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
“交通孤岛”将如何融入珠三角,紫金将在怎样的基础上实现 “追赶跨越”?6 月27 日,紫金县委书记叶振云、紫金县经贸局局长彭仕轩及临江工业园管委会主任黄伟明接受了我市媒体采访。
完善交通网络 建设“幸福紫金”
叶振云说,所谓“追赶跨越”和 “融入珠三角”,就是通过践行“三反”理念,在时间上突破与珠三角地区的阶段差异,逐步实现工业的腾飞;通过建立完善现代交通网络体系,在空间上突破与珠三角空间差距的障碍,融入珠三角经济发展中,借助珠三角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里累积的力量,带动紫金经济社会发展,逐步缩小横向差距,争取在“十二五”期间赶上全市水平。
到2015 年,紫金县GDP 要达到125亿元,在“十一五”基础上翻一番;人均GDP占到全市水平的60%左右。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样在“十一五”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6亿元,赶上全市平均水平。
“追赶跨越”不仅说明紫金离梦想还有一段距离,还意味着她拥有了相当的基础以及建立在这种基础之上的自信。
“十一五”期间,紫金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双转移”政策,突出以工业园区为主战场,举全县之力,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去年,全国专业生产头孢类抗生素的立国制药将总部从深圳搬迁到蓝塘,成为我市新医药产业的龙头企业;投资4 亿元的新泰眼镜和汇骏光学城建成投产,致力打造亚洲最大的眼镜制造基地;投资4.5 亿元的宝山天鸥矿业已投产,年采选精铁矿100 万吨,并正准备上市……这些大项目的落户与投产运营,明显增强了紫金工业的主导地位,为紫金奠定了制药、眼镜、钢铁、五金、电子、农副产品加工等六大产业发展基础,并将为其“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今年,紫金县再有6 个省、市重点项目,分别是河源华南城、御临门温泉二三期工程、河紫高速公路、紫金县中山高级中学、立国制药扩展工程以及龙头马奶牛养殖基地,年度计划投资8.6 亿元。目前,各项目建设正循序推进,其中河紫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有望在今年7 月份动工建设。这些项目将有力地支持紫金“十二五”时期的经济增长。
筑巢引凤打翻身仗 挖掘文化旅游资源
为优化经济规划布局,“十二五”期间,紫金将继续着力构建“三个主体功能区”,即西部提升带动区、中部优化崛起区和东部保护开发区。西部提升带动区以临江、古竹为龙头,重点发展工业;中部优化崛起区以紫城、蓝塘为龙头,重点发展商贸旅游和现代服务业,适度发展工业;东部保护开发区以龙窝、苏区为龙头,重点保护生态环境和红色资源,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开发风力、水力、瓷土等资源。
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市工业产值超千亿元动员大会上,紫金有个明确的目标部署:工业产业超百亿,增幅达20%。为顺利实现这个目标,紫金将西部提升带动区内的临江、古竹工业园及中部优化崛起区内的紫城工业园作为“十二五” 时期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目前,这三大工业园内落户企业已达 109 家,今年还有5 个规模以上新项目的引进任务。下一步,紫金将抓好三大园区的建设,重点抓好临江工业园的规划执行、解决好古竹工业园的历史遗留问题、做好紫城工业园的用地和产业规划,提升园区的接纳能力。
除外源性经济外,紫金的生态、文化、旅游等内源性经济也是其经济社会不可忽视的发展动力。“十二五”期间,紫金将以东部保护开发区为重点,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加快文化紫金建设,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具体来说,就是加快推进苏区革命遗址群、刘尔崧故居等革命史迹修复工作,力争5 年内把苏区镇建成具有影响力的红色文化旅游景区,逐步打造成我省红色旅游名镇;加大对孙中山入粤始祖开基地的挖掘开发力度,打造以此为主的名人探访游;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完善花朝戏的传承发展机制,打造以花朝戏、客家古民居群点等为主的客家风情游;打造以御临门温泉为主的生态休闲游;打造以紫金天光牛肉丸、八刀汤、春甜桔等为主的美食特产游。
本报记者 黄晓晴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