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我市5千余住困户今年圆安居梦

市直已投放使用的经适房环境优美。 

   日前,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房改办、解困办)主任钟军向记者透露,“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建设各类型保障性住房1.9 万套,利用廉租住房补贴和住房货币补贴以及实物配租新增解决2万户住房困难家庭,市区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0 平方米,实现家庭住房小康水平。

      今年,我市新建保障性住房将达到5469 套,其中经济适用住房 644 套,廉租住房545 套,新增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78 户,公共租赁住房2558 套,棚户区改造1544 户。今年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 44 个,在市、县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各个项目都已顺利动工,确保年底圆满完成省下达的指标任务。

做得早,考虑得细

      为让更多的百姓住有所居并安居乐业,市委书记陈建华、市长彭建文曾多次要求,要强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重点建设公租房,切实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小财政” 支撑起住房“大保障”的局面。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日益重视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但早在上世纪90 年代初期河源就已经开展了这项工作。正是基于此,中央和省有关部门多次来我市检查此项工作时,都认为“河源各级党委政府对住房保障工作高度重视,筹集资金措施有力,项目选址便民到位,分配过程公开公正,最大限度解决了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难问题”。

      “早在1994 年我市就启动了首个经济适用房项目建设,随后,市区陆续建成文景小区、金安小区、丁香居、和福花园、群丰村和丰阁金鼎花园、文昌花园等 7 个经适房项目,使2000 多户中低收入的家庭受益。”钟军说,这些项目的建设,解决了市直公务人员住房之忧,起到了政府预期的带动辐射作用。这说明我市安居工程工作不仅做得早,而且考虑得细。

      2007 年,我市开始建设廉租房,以解决城市最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目前,该项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针对近年来逐渐增多的 “买不起房又达不到廉租房租住条件”的“夹心层”,2008 年政府开始研究公租房建设工作,到今年,首批政府直建公租房项目正式动工。市直位于市区西环路石苟坪保障性住房项目,预计明年7 月底前可竣工交付使用,届时将使160 户家庭受益。

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难

      为加快推进各项工程建设,我市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要求市、县区政府一定要把这一改善民生的大事办好,国土部门要把公共租赁住房用地纳入年度住房用地供应计划,予以重点保障供应。各企事业单位可利用自有用地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对闲置的工业、仓储、办公等用地,在符合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可调整为公共租赁住房用地。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市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不仅进行城市棚户区、垦区危旧房及农村危旧房改造,还要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尤其是针对贫困群体和新毕业大学生的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将解决高房价下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帮助中低收入阶层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困难群体住上新房

      “过去的房子局促、简陋,感觉寒酸,如今亮堂、舒适,心里暖烘烘的!”在源城区城中城花园小区,工人郭姨这样诉说自己住房的变化。郭姨是源城区人,其丈夫是复退军人,退伍后买了一辆摩托车载客,但不幸患上了重病,最终不治去世,并留下了一笔债务。在丈夫去世后,郭姨一人带着两个子女过着艰辛的生活,一家三口租住在上城的老屋里,房子不但老旧,还逢雨必漏。后来,市解困办得知郭姨的困境后,随即前往跟踪调查并很快办理了手续,让她一家住进了城中城花园小区的廉租房。新居明亮洁净、配套齐全,每月只需50 元租金。“真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郭姨欣慰地说道。

      “市区已有230 多户低收入家庭享受到这一政策的照顾。但由于房源有限,还有很多家庭无法享受到这种‘实物配租’优惠。”钟军说,针对该情况,政府将对符合条件的群众发放租房补贴,轮候配租,确保市区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本报记者 吴志坚






上一篇:我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发展迅速
下一篇:5年内我市安排500万元资金开展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