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惠泽百姓
讲述人:阿敏
职业:河源晚报职工
2009 年10 月,我发现自己怀孕了,全家人都为之欣喜。
当时,位于新市区长安路北、新风路东的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已经开业。这是一所占地面积1 万多平方米、按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标准建设的医院,看起来温馨典雅。怀孕之初,我就到新院建立了孕妇档案,每隔一段时间就去做孕检。丈夫经常开车陪我到医院,新院的车位很多,再不像公园西路29 号的旧院那样拥挤。新院的科室里还安装了电视,在等待孕检的时候,也不觉得无聊。
2010 年7 月的一个深夜,我有了分娩的先兆,被送到新院。当时有几个孕妇在大产房里剖腹产,我想要一个单独的温馨产房,医生同意了。在医生和两位专职护士的帮助下,我顺利生下了女儿。我记得当时的温馨产房装修成淡绿色,看起来确实很温馨,里面的产床也比普通产房的大、功能更齐全,而医护人员说话的语气也很温和。
宝宝出生不久,就能在医院游泳,还能洗中草药水澡,这在以前的保健院是没有的。还值得一提的是,我所在的单位按市里的规定给我办理了职工医保,我最后报销了生育费和营养费,有8000 多元呢。
听妈妈说,当初她怀着哥哥的时候,市妇幼保健院在下角招待所附近。分娩当晚,医院产科只有一个医生在上班。因为羊水已经破了,要立即分娩,否则将危及孩子的性命;而孩子怀得极大而妈妈的骨盆又小,恐怕要剖腹产才行。可问题是,当时除了她之外,产房内连个护士都没有,怎么做剖腹产?只能顺产!胎儿很大,进食不多的妈妈根本没有力气将他生出来。妈妈当时不仅痛得撕心裂肺,还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幸好,当时有个陪女儿待产的赤脚医生赶来帮忙。医生用剪刀帮妈妈接生,哥哥才平安生下来。
当我出生的时候,市妇幼保健院已经从下角搬到了紫金桥头那里,由原来低矮、破旧的房子变成了两层高的楼房。当时也是夜里,但后来听人说医护人员比哥哥出生时多了。
那时生孩子怎么能跟现在相比呢!别说全面孕检、温馨产房、营养了,连个空调都没有。
背景:过去5 年,河源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可谓成就辉煌:总投资近5 亿元的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3 所市级医院按三级医院规模完成了新院建设并投入使用;源城区投入1.8 亿元建起了源城区人民医院新院;龙川县投入3000 多万元建起了龙川县人民医院住院大楼……这些都为提高我市医院医疗技术水平,改善诊疗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也迈开大步,总投资约1.2 亿元,到今年年底全市98 所乡镇卫生院将基本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同时,完成了全市1251 所村卫生站建设。职工医疗、城镇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实现全覆盖。
本报记者 黄晓晴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