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第二届农博会明日开幕
昨日,记者在市文化广场看到,市第二届农博会筹备工作正紧锣密鼓推进,目前展馆搭建工作基本完工。根据安排,今日下午将进行预展,明日正式开幕。据了解,此次展览时间为11 月23 日至28 日,主会场内设计有农产品种养展示区,以真实场景设计出柠檬、脐橙、板栗等各种特色产品的种植环境,以仿真手法展示蓝塘猪、鸽子、牛羊等畜牧业及品种丰富的水产养殖业,让观者眼见为实、身临其境。
本报记者 陈仕平 摄
市第二届农博会筹备工作基本完成
今天下午将进行预展
本报讯(记者 谢素德)昨日,记者从市第二届现代生态农业成果博览暨农产品交易会第三次筹备工作会议上获悉,市第二届农博会开幕在即,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完成,今天下午将进行预展。据了解,市第二届农博会将
于11 月23—28 日在河源文化广场举办,筹备工作于6月份正式启动。农博会以“万绿河源·生态农业”为主题,以“宣传推介、展销订货、招商合作、加快发展”为目的,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模式进行。此前,市、县农业部门已派出招商小分队分赴深圳、中山等珠三角城市举办项目推介座谈会,推介我市优越的农业投资环境,吸引了一批企业前来我市投资农业或者购销合作。截至目前,全市已落实农业招商项目41 个,累计招商总金额达31.17 亿元;落实购销订货项目83 个,累计订货总金额达21.46亿元。
目前,展馆主体搭建已完成,中心展区和县区展区的布展工作也已基本完成,昨日,参展企业(包括农机)开始进场布展。综合展示区、产品展销区和农机展示区的所有布展工作将在今日全面完成。
副市长张丽萍指出,市第二届农博会规格高、规模大、内容丰富、邀请的嘉宾多,对组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突出重点,落实责任,综合协调,密切合作;要坚持安全第一、服务至上,全力以赴、精益求精、善始善终做好农博会举办期间各项工作;要做足预案,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情况掌握得更全面一些,增强工作的预见性,确保各项工作安全顺利、万无一失,真正把农博会办成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全面展示河源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盛会。
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投入“三农”资金超36 亿元
我市农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每当站在一片绿油油的田地里,看着几台插秧机正在自己承包的田地上插秧播种时,和平县种植户刘余生总难掩内心的喜悦之情:“要感谢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使我们走上了种粮的致富路。你看,今年我买一部插秧机花了近2 万元,政府就给了1 万元补贴。”提到这几年来惠农政策给自己带来的实惠,刘余生笑得很开心。
惠农政策的阳光,不仅仅照在刘余生身上。近年来,我市在全面落实粮食直补资金、种植综合直补、农机补贴和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基础上,还给予“三农” 强有力的扶持,2007 年至2010 年,我市财政投入“三农”的资金超过36 亿元。这些惠农政策的落实,有力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使得农民人均纯收入从4431 元增长至5645元。
出台强有力惠农政策
“十一五”期间,我市在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省有关支农惠农政策的基础上,重点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解决农村社会和民生问题、加强对“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等方面,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和谐稳定,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此外,我市还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市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我市“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有力的惠农政策,大力扶持名优农产品生产,充分调动了农民和企业生产积极性。
在“三反”理念的指导下,在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扶持下,我市生态农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并取得了累累硕果:2010 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00.03 亿元,突破了百亿大关,比2005 年增长 53.2%,年均增长8.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45 元,比2005 年增长 49.9%,年均增长8.4%。
投入巨资发展“三农”
事实上,为发挥出惠农政策的最大作用,我市始终给予“三农”强有力的扶持,并广寻外部支持,以强大合力推动“三农”快速发展。
2008 年4 月,我市明确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支农投入机制,落实中央提出的各级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的稳定增长的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市财政每年增加100 万元农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政策延续至2011 年。从 2008 年起连续4 年内,市和县区财政每年共安排不少于5000 万元贷款规模的贴息,其中市财政每年安排2000 万元贷款规模贴息,各县区每年分别安排不少于500 万元贷款规模贴息;各县区财政安排的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在现有的基础上每年递增20%以上。各级政府要兑现落实将土地出让平均纯收益20%的资金专项用于土地开发、现代化农业园区和基本农田建设的规定。全面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事实表明: 2007 年至2010 年,我市财政投入 “三农”资金达36.2 亿元,其中农业资金11.4亿元。
本报记者 吴志坚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